刘勇 作品数:7 被引量:8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表达 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雌激素相关受体α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50-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通过检测腰椎骨密度,收集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术中提取股骨头松质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以及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绝经后妇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表达为弱阳性到阳性不等,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表达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组H3K9me3、H3K36me3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呈高甲基化状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低表达,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水平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一致;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能为骨质疏松的一种拮抗酶。 唐宏宇 董路珏 霍少川 郭承 周驰 陈建发 刘勇 王海彬关键词:骨质疏松 组蛋白类 甲基化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蛋白质印迹 UC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 通过与固定平台假体比较,探讨采用UC旋转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98例(98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6例采用UC高型合度型旋转平台假体(旋转平台组),42例采用Gemini PS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固定平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膝关节侧别、体质量、病程、骨关节炎分级、内外翻畸形例数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股胫角、胫骨角、膝关节面夹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包括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VAS评分。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股胫角、胫骨角、膝关节面夹角,观察假体有无松动。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平台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旋转平台组(t=8.506,P=0.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旋转平台组随访时间为16-30个月,固定平台组为16-38个月。术后固定平台组3例(7.14%)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关节僵硬、膝前区疼痛各1例;旋转平台组3例(5.36%)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膝前区疼痛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516)。末次随访时,两组K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股胫角、胫骨角、膝关节面夹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无透亮线及衬垫脱位征象,未发现髌骨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折。结论 采用UC旋转平台假体行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获得有效改善,疼痛缓解明显,疗效与 霍少川 王海彬 周驰 陈群群 董路珏 唐宏宇 郭承 陈建发 刘勇关键词:骨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假体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末次随访X射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将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可变因素包括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麻醉方式,从中找出与异位骨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有43髋在术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6%;(2)男性(P=0.029)、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病程(P=0.029)是异位骨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手术时间过长(P=0.031)和术中使用全麻(P=0.003)是异位骨化发生的可变因素,也会增加其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3)综上,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刘勇 霍少川 周驰 唐宏宇 陈德龙 陈建发 郭海 邓章荣 王海彬关键词:人工假体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 异位骨化 假体类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JMJD2A、JMJD2B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组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术前根据股骨颈BMD分为骨质疏松组15例和骨量正常组15例。术中取术侧股骨颈松质骨,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骨组织中JMJD2A和JMJD2B 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BMD的关系。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JMJD2A、JMJD2B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D与JMJD2A、JMJD2B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5,0.796,P均<0.01)BMD与JMJD2A、JMJD2B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6、0.674,P均<0.01)。结论 PMOP患者骨组织JMJD2A和JMJD2B表达均降低,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PMOP的发病过程。 郭承 张颖 唐宏宇 董路珏 周驰 霍少川 刘勇 刘又文 王海彬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骨密度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破坏的有效措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隐性失血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占有较大比例,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0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平均年龄35.12岁。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收集和分析手术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体质量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等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并按隐性失血量分为高隐性失血组(≥480 m L)和低隐性失血组(<480 mL),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SS17.0)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为(737.76±419.18)mL,总失血量为(1 312.83±487.41)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51.48%。高隐性失血组41髋,低隐性失血组29髋,比例为41∶29;(2)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4)结果说明,隐性失血量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是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陈德龙 陈鹏 周驰 霍少川 刘勇 王海彬 何伟关键词: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隐性失血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3 2017年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和血清Ca2+。结果P1NP、β-CTX和25-(OH)Vit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P1NP呈正相关(P<0.05),25-(OH)VitD呈负相关(P<0.05),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P1NP、25-(OH)VitD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霍少川 董路珏 唐宏宇 刘勇 郭海 陈建发 邓章荣 陈德龙 王海彬关键词:绝经后期 骨密度 骨代谢生化指标 腰椎骨折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年龄50至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通过检测腰椎骨密度,收集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术中提取股骨头松质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和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表达。结果绝经后妇女JMJD2A、JMJD2B表达为弱阳性到阳性不等,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表达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组H3K9me3、H3K36me3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组蛋白高甲基化状态相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能够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可能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拮抗酶。 唐宏宇 郭承 董路珏 周驰 霍少川 陈建发 刘勇 王海彬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