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影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1篇对立
  • 1篇行动者
  • 1篇知识
  • 1篇中国教育
  • 1篇中国教育研究
  • 1篇人性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思想
  • 1篇实践逻辑
  • 1篇评价者
  • 1篇启蒙
  • 1篇全人
  • 1篇全人发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资本
  • 1篇民主
  • 1篇教育反思
  • 1篇教育评价
  • 1篇惯习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春影
  • 1篇石中英

传媒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回顾与评论被引量:35
2018年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介绍阶段(1979-2001年)、广泛探讨阶段(2002-2009年)以及深入探讨阶段(2010-2017年)。这些阶段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具体的理论内容来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文化资本"以及"实践"等四个概念及相关理论表述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最大,被广泛运用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课程研究、从教育改革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近40年来影响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影响巨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在接受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影响时还主要停留在介绍和选择性利用的阶段,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立足于中国立场进行的质疑批判更不够。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而言,虽然有中国教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但还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研究的惯习、体制和评价行为。
李春影石中英
关键词:布迪厄惯习文化资本实践逻辑
行动者即评价者--杜威评价理论及其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启示
杜威的评价理论是其价值论的核心部分,打破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以行动为核心,强调行动者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将实验方法融入到价值评价体系中,这一实验经验主义价值论不仅是对以往反价值理论、超...
李春影
关键词:教育评价
儿童形象的教育反思:传统取向与进步取向之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成人如何认知儿童形象对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在西方世界,自柏拉图至文艺复兴时期,儿童均处于依附成人的地位,哲学家力求以成人理性主导儿童世界。而近代以后,尤以卢梭的《爱弥尔》为里程碑,儿童在教育中的形象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儿童的兴趣、需求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进入20世纪后,彼德斯代表的分析教育哲学与进步主义教育可谓分别代表传统取向与进步取向的儿童观,在这场比较与折冲中,已有儿童形象受到来自当代各派教育理论的挑战。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审时度势,把握教育活动中的儿童角色之形象,使儿童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李春影
关键词:儿童形象知识人性民主全人发展
点亮不同教育之光?——康德与福柯关于启蒙概念的对立与和解被引量:1
2022年
西方思想界对"启蒙"概念的讨论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洞穴隐喻"的提出,而兴盛于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直到20世纪后半叶仍然是被持续探讨的时代性话题。康德与福柯都曾就"何谓启蒙"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言论。康德认为启蒙即是通过理性批判摆脱人的不成熟状态,并且将理性视为行为的唯一法则;而福柯在回应康德时反对这种理性主义的立场,他强调诉诸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式的探索是一种理性神话的体现,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过程无法摆脱权力的参与。二者的启蒙观念看似存在对垒,实则有共同的祛昧诉求。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他们二人的观念分歧主要体现为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理性地位之争。晚近中西教育哲学学者,无论是高举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旗帜,他们对理性的认识也反映了这一看似对立的争论。固然,教育中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不应成为敌视理性的原因,理性视角也应与其他视角,包括非理性因素,共同成为人类精神转向的力量。若此,看似冲突的康德、福柯的启蒙概念,不仅可分进合击,更可相互含摄,以点亮教育之光。
李春影
关键词:启蒙教育福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