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冰心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心病
  • 1篇血尿酸
  • 1篇亚群
  • 1篇痛风
  • 1篇痛风患者
  • 1篇尿酸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亚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淋巴细胞亚群
  • 1篇慢病
  • 1篇慢病管理
  • 1篇老年

机构

  • 4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吉恒东
  • 4篇刘冰心
  • 3篇邹红梅
  • 3篇林静
  • 3篇路峰

传媒

  • 1篇大医生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慢病管理在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1年
建立痛风慢病管理模式,通过慢病管理,使该类患者血尿酸水平能得到很好的制,提高尿酸达标率,降低痛风复发率,并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拟收集泰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痛风发作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慢病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诊疗组,20例),实验组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中实施慢病管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探究评价慢病管理的作用。结果:实施管理模式之前两组患者痛风复发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实施管理模式之后,实验组患者痛风复发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尿酸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实施管理模式之后,实验组患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尿酸水平,P<0.05;两组患者在是开展治疗期间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血尿酸达标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血尿酸达标率,P<0.05。结论: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中,采取医护主导的慢病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痛风复发率,在痛风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荐使用。
林静刘冰心杜炜邹红梅吉恒东
关键词:痛风患者慢病管理血尿酸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变化及其与共患冠心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22年
为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Th17和Treg变化与共患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回顾性选取122例老年RA患者,其中未共患CAD者纳入无共患组(84例),共患CAD者纳入共患组(38例),使用FACS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CD25;、Foxp3;)水平,并计算Th17/Treg比值,分析其与共患CA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患组患者外周血Th17水平高于无共患组(P=0.000),Treg水平低于无共患组(P=0.001),Th17/Treg比值高于无共患组(P=0.000);外周血Th17、Th17/Treg比值与心血管共患症发生呈正相关(r=0.814,P=0.003;r=0.623,P=0.000),而Treg与心血管共患症发生呈负相关(r=-0.824,P=0.002)。该研究提示,老年RA共患CAD患者存在明显的Th17、Treg亚群失衡及其免疫应答失衡,Th17、Treg可能与老年RA患者共患CAD有关。
刘冰心邹红梅吉恒东林静路峰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冠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价值体会
2019年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价值.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5例SLE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2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SLE活动期存在一定关联,监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刘冰心曹敬媛吉恒东邹红梅路峰林静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亚群、IL-6、IL-18及IFN-γ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IL-6、IL-18及IFN-γ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相关性及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65例SLE患者纳入SLE组,另选65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SLE组根据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分为活动期组(28例)和稳定期组(3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进行检测分析,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的IL-6、IL-18和IFN-γ水平,免疫球蛋白采用透射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结果:SLE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0,t=-13.75,t=-10.97;P<0.01);SLE组Ig G、Ig A及Ig 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t=8.78,t=7.14;P<0.01);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t=4.40,t=6.57;P<0.01),SLE组IL-6、IL-18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t=-4.85,t=-5.80;P<0.01),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t=-4.85,t=-5.80;P<0.01)。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变化明显,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测病情及指导治疗。
路峰吉恒东孙华刘冰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