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白蛋白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清白蛋白(ALB)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8例,入院24h内测定ALB值,其中低ALB血症为实验组160例(轻度组101例ALB〉30且〈35g/L,中度组53例ALB25~30g/L,重度组6例ALB〈25g/L),对照组48例ALBI〉35g/L,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在入院时行头CT检查,入院后24h及第4、14天均复查头CT,测量脑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体积,动态观察脑血肿及周围水肿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组成、基础血压、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REI)在入院时、24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4、14天,低ALB血症组水肿体积变化指数(AE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ALB血症患者的水肿体积及水肿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各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24h后,随着ALB降低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增加。水肿体积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重度低ALB血症的患者,水肿体积增加更明显。AEI与低ALB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低ALB血症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水肿恶化程度,且恶化程度与低ALB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度低ALB血症与迟发性脑水肿相关。
- 陈冰夏磊徐长松肖峰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血清白蛋白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性及血清hs-CRP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TIA患者颈动脉,随机选择有不稳定斑块者30例(A组)、稳定斑块者30例(B组)和无斑块者30例(C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并评定3组受试者病程1周时卒中风险。结果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TIA预后相关。
- 王焱烽陈冰钱海燕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 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介入填塞术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方法将100例a SAH患者分为置换组50例和引流组50例,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及脑保护,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引流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腰池引流治疗,置换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每日一次。结束引流或置换的标准: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消失或脑脊液变清亮、压力正常,一般引流或置换7~10d。发病2周内,通过临床表现及TCD诊断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CT或MRI诊断脑梗死及脑积水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评价治疗后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正常时间、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时间、CVS、脑梗死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引流组均少于置换组(P<0.05)。引流组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7d、14d、28d血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a SAH患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早期采用腰池引流治疗,能降低脑梗死、脑积水及CVS的发生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措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夏磊陈泉程冠亮陈冰祝丹丹韩秋李正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池引流继发性脑损伤
- 颈动脉分叉角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分析
- 2010年
- 目的 观测颈动脉分叉角度,探讨其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测量其颈动脉分叉角度,以其平均值为界分为两组,观察两组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结果 颈动脉分叉角度较大的一组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明显增多,两组间其它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处角度变大可能对脑白质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 居克举程谦涛倪桂华陈冰郭建一
-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王焱烽陈冰肖峰姚茂元徐长松
- 关键词:巴曲酶低分子肝素
-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d后,迅速减至80mg/d后逐渐减量,对照组(25例)z给予地塞米松15mg/d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减量,两组激素使用疗程均最多10周。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12周时的治愈率、好转率及后遗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王焱烽陈冰姚茂元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 双侧侧脑室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脑室出血在临床常见,约占脑出血的20%-50%,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是指脉络动脉破裂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脑实质出血,血液流人脑室系统。脑室出血铸型属于脑出血中重型,因较大的血量,出血部位深,深部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升高迅速,脑组织受压使得受压部位功能异常,因此对患者生命威胁高,病死率高。如何快速、有效的清除血肿,缓解脑积水是治疗脑室铸型的关键。
- 陈泉夏磊程冠亮陈冰杨秀祝丹丹姚茂元
- 关键词:脑室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