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亮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腔内
  • 3篇梗阻
  • 3篇恶性
  • 3篇恶性梗阻
  • 2篇胆管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射频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食管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食管
  • 2篇晚期食管癌
  • 2篇消融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内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引流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机构

  • 5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济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5篇张西坤
  • 5篇牛洪欣
  • 5篇王斌
  • 5篇汪建
  • 5篇郝亮
  • 3篇杨焕刚
  • 2篇仲锋
  • 2篇孙琳
  • 1篇徐忠法
  • 1篇王俊杰
  • 1篇刘玉丽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Ⅰ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Ⅰ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125Ⅰ粒子胃管均顺利置入,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均未出现胸痛、出血、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评分均为2-3级,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基础疾病,6例在术后4个月时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评分达到0-1级,3例达到1-2级.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解决营养问题,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
孙文牛洪欣张西坤王斌杨焕刚仲锋孙琳汪建郝亮宋文韬
关键词:食管癌胃管腔内照射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与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梗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因无法进食而承受巨大痛苦,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生命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手术切除和姑息性治疗等。局部手术切除损伤大,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化学治疗缓释粒子植入术和鼻饲营养管置入等。腔内射频消融技术是射频消融技术进展的最新成果,主要用于空腔脏器肿瘤的治疗.
汪建王斌张西坤牛洪欣郝亮
关键词:食管支架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晚期食管癌恶性梗阻腔内射频消融技术
模拟胆管内不同弧度 ^125Ⅰ粒子链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研究不同弧度胆管内125Ⅰ粒子链剂量学分布情况.方法 在纸上勾画出不同弧度的粒子链模型(弧长=2πr×角度/360),计算弧长为45 mm对应的0°、30°、60°、90°、120°、150°、180°的模型.粒子链模型总长度为45 mm(每枚粒子间距为0 mm).在粒子链模型向心侧和离心侧的中心点及两端点垂直距离5 mm处画标尺.用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每个弧度模型创建3层图片,模拟直径为8 mm的胆管.将图片导入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不同弧度的粒子链.使用TPS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用于模拟直径8 mm的胆管,设定粒子初始活度1.85×10^7 Bq,给予处方剂量60 Gy.计算直径为8 mm模拟胆管的D90和V100,以及粒子链中心点、两端点的向心侧及离心侧5 mm处剂量变化情况.结果 粒子链弧度为30°时,D90(132 Gy)和V100(100%)最高;弧度为60°时,D90(45 Gy)和V100(68%)最低.弧度为3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高(向心侧剂量为165 Gy,离心侧剂量142 Gy);弧度为18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低(向心侧剂量为90 Gy,离心侧剂量50 Gy).不同弧度时(不含0°),中心点向心侧剂量均高于离心侧;两端点离心侧的剂量均大于向心侧.结论 随着弧度改变,粒子链剂量分布也相应变化,30°时D90、V100最大;弧度近心侧剂量明显高于远心侧.
郝亮郝亮汪建王斌张西坤刘玉丽王俊杰仲锋杨焕刚牛洪欣
关键词:胆管癌剂量学
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扩张胆管,置入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DSA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及累计长度,经外引流管置入^(125)I粒子链至肿瘤区域。每2周来院复查随访,观察患者胆汁引流情况及胆红素水平,术后8~12周行DSA观察胆管再通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置管顺利,胆汁引流通畅,2~4周后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术后无胆管出血、感染、消化道反应等并发症。术后8~12周6例患者胆管再通,胆管再通率为28.6%。结论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既能外引流胆汁,又能内放射治疗抑制肿瘤生长,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张西坤徐忠法牛洪欣杨焕刚王斌孙琳汪建郝亮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引流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腔内导管RFA(RFCA)治疗食管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行RFCA食管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双通道内镜及X线下双极RFA治疗。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 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后续治疗、生存及食管梗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FCA治疗,术中无误吸、窒息、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梗阻消除,X线透视示食管通畅。5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8 min(20~71 min),平均消融时间为23 min(8~42 min);术后第2天开始进流质食物,第3天恢复正常饮食,无梗阻感。52例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低血压,予补液扩容后恢复正常;5例术后胸骨后疼痛,对症治疗2 d缓解;其余46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52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 d(1~5 d)。(2)随访情况: 5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术后17例患者行单纯血管介入治疗,15例行血管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14例行单纯全身化疗,其余6例患者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随访期间,9例患者无食管梗阻发生;26例再次出现食管梗阻,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3~8个月,其中 20例再次行双通道内镜及X线下双极RFCA治疗后缓解,6例因极度衰竭仅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17例患者因肿瘤晚期恶病质死亡。结论:RFCA治疗食管恶性梗阻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较好。
牛洪欣王斌张西坤汪建郝亮
关键词:食管肿瘤恶性梗阻射频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