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敬慧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流散
  • 4篇文化
  • 4篇文学
  • 3篇殖民主义
  • 3篇后殖民
  • 3篇后殖民主义
  • 3篇多元文化
  • 2篇异乡
  • 2篇寓言
  • 2篇跨文化
  • 2篇共情
  • 2篇《等待野蛮人...
  • 2篇超验
  • 1篇得主
  • 1篇帝国
  • 1篇新移民
  • 1篇新作
  • 1篇叙事
  • 1篇叙述声音
  • 1篇学术史

机构

  • 16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阿德莱德大学
  • 1篇美国圣母大学

作者

  • 18篇王敬慧
  • 1篇葛浩文
  • 1篇刘略昌
  • 1篇彭青龙
  • 1篇王晓凌

传媒

  • 3篇比较文学与跨...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对外传播
  • 1篇英语学习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赋格音乐中的舞者——库切与他的人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出版界,库切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译为中文出版。本文从布斯的观点出发,分析一种读者与库切作品的对话方式,希望有助于库切作品在中国被更全面地理解和接受。本文认为库切的作品可以被看做一系列乐章,库切用一种音乐对位...
王敬慧
关键词:含混复调赋格流散
文献传递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学术史综论被引量:2
2017年
具有鲜明多元文化特质的大洋洲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成就受到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洋洲文学批评呈现出由实用批评向理论批评、再到跨学科批评的两次转向,这既是其内部社会文化思潮使然,也与外部的全球化趋势不无关系。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现象、大洋洲文学理论、文学史、作家作品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术思想流变的特点及从多元文化视野下研究大洋洲文学的意义。
彭青龙王敬慧刘略昌王晓凌
关键词:多元文化澳大利亚文学
一个来自百年前澳洲文化包容的启示:E.W.科尔与《中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
2017年
E.W.科尔是一位澳大利亚学者兼出版商。他在“白澳政策”盛行时期的澳洲,勇敢地提出与大众相异的观点,质疑白澳政策的合理性,批判澳洲白人对亚裔、特别是华裔人士的歧视。他在1905年出版的《中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指出中国人并非“野蛮人”,其被排斥的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对异质文化的恐惧。本文将以该文本为例分析文化歧视的根源与实质,从中英词源分析角度,分析谁是真正的Barbarians(野蛮人);同时探究《中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对该文本研究旨在寻找其对当下难民问题盛行、异质文化之间理解困顿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科尔文本所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案是回归人性——“善良”,“爱”与“同情”。尽管他的超越时代的想法在当下还没有实现,但是他本身的出版经历,特别是儿童书籍的出版,体现了人性的力量,延展了人类的视野。
王敬慧
关键词:人性恐惧
比较文学研究的多元文化视角——以库切《等待野蛮人》文本阅读为例
2018年
本论文从比较文学的概念起文,分析'外国文学'与'本国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外国'作为'异域之地',其中的'异域性'与'本土性'相对应,其概念效果可以借用《等待野蛮人》中开首段落关于太阳镜的境遇来类比。'异域性'会产生两种可能,一种是'让人不长皱纹'的'新发明',另一种是成为在陌生的房间前行中'磕磕绊绊'的障碍。对于'文学',本文从字源的角度分析'文'字所蕴含的'关系'问题,包括'天文','人文','地文'。本文试图建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视角,并以库切研究为例进行分析实践,探究库切作品《等待野蛮人》与中国的文化渊源关系,以及库切对文学创作、批评的相关论述。本文立意是在梳理已有西方文本批评理论基础上,例证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多元化的'异质同构'视角对经典文本进行重新阐释,以满足世界文学研究的异域性审美需求。
王敬慧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角异质同构
作者与译者:一种不安、互惠互利,且偶尔脆弱的关系
<正>我最近听到这样的传言——大家一直在谈论的这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小说,其真正的作者是美国人葛浩文;而这个葛浩文,事实上,就是莫言。对此我要断然否认。莫言是位中国小说家,12月份他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那里获得...
葛浩文王敬慧
文献传递
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识、共识与共情被引量:1
2023年
对常识、共识与共情进行概念和内涵辨析有助于为高效能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共情的对象是差异性的文化常识而非共识。在实现共情的要素中,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因为语言是解码和编码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理解和分享他者情感与体验,助力达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结果。而使用语言过程中保持和传递善意,是达到共情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识、共识与共情所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识需要了解和知道;共识需要尊重和包容;共情需要换位思考。
王敬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常识共情语言
论父亲在孩童教育中的作用——读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有感被引量:3
2013年
《耶稣的童年》(The Childhood of Jesus,2013)讲述的是关于新移民的故事。一个大男人(西蒙)与一个小男孩(大卫)相遇,虽然两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大男人在小男孩不见了自己父母之后,毅然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并将为小男孩寻找母亲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西蒙与大卫并不是他们的本名,而是他们作为新移民到达新领地时被指定的名字;
王敬慧
关键词:童年耶稣血缘关系新移民
库切与凯里写作视角比较研究
2014年
在布克文学奖的颁奖史上,只有两位作家两度获奖,他们是彼得·凯里(Peter Carey)和J.M.库切(J.M.Coetzee),且这两位作家目前都拥有澳大利亚国籍。当文学研究者将这两位作家纳入文学研究范畴进行分析时,发现可以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本文将从第三种文化的角度分析两位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他们在流散过程中所创作的具体作品来梳理他们的写作策略。
王敬慧
关键词:流散
永远的异乡客
王敬慧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流散
文献传递
《诺言》的创作与叙述者的声音——访谈布克奖得主达蒙·加尔古特被引量:1
2023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2021年布克奖得主达蒙·加尔古特,采访人为阿德莱德大学教授安德鲁·范德弗里斯,围绕《诺言》的创作与叙述者的声音等问题展开。加尔古特认为,疫情所引发的空间改变可能催生全新的美学,他论述了《诺言》故事所采用的四次“快闪瞬间”的结构,认为读者需要凭想象填补快闪瞬间之间的空间。对他而言,作品的创作往往源于某阶段占据头脑的深层次思考。他还阐释了如何以第三人称叙述者身份介入的技巧,让读者意识到有人在讲故事。安德鲁·范德弗里斯指出,世界上也有不同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读到自己的读者,或者是想要读到别人的读者。两位对谈人讨论了寓言体叙述中成分移位的问题,还谈论了达蒙作品中使用阿非利卡语的问题,再现与挪用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小说标题《诺言》的暗示性。
安德鲁·范德弗里斯王敬慧胡笑然
关键词:寓言叙述声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