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南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空间结构体的聚合与增生被引量:2
- 2015年
- 从空间和结构谈起,提出空间与结构二元一体的空间结构体概念,并通过7个案例讨论关于空间结构体的聚合与增生。
- 张旭刘可南
- 关键词:增生
- 浅析马清运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被引量:2
- 2004年
- 马清运和他的建筑工作室马达斯班在中国的建筑实践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的重视 ,通过比较马清运和REMKOOLHAAS在建筑设计和理论上的异同 ,对马清运在中国的建筑实践作出了评价。
- 刘可南
- 关键词:建筑评价建筑设计建筑理论
-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手段和介质
- 近年来,中国大多数的城市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的时期。在密集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开发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保证城市良好运作机能的必要措施。也是新的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针对现阶段城市中心区开发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深入研究其产生的...
- 刘可南
- 置身于“技术网络”之中——关于乡村在地实践的思考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对当下乡村建造环境的整体性理解,超越城乡二元对立立场、将技术和场所链接在一起的“技术网络”,为旭可建筑的乡村在地实践带来了启发。文章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分别切入,一方面基于口述史调查及文本分析,通过《实用五金手册》这条线索描摹一种“技术网络”的发生史;另一方面,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通过剖开“技术网络”中的节点,追踪一个道具厂的具体技术流程,阶段性地概括调研中的发现。旨在探索“技术网络”可能对建筑师面对乡村中大量普通风土建筑再生实践的启示。
- 刘可南林晓丹
- 关键词:网络地域主义
- 剩余空间 一种关键词叠合的空间研究框架被引量:4
- 2017年
- 剩余空间是香港大学建筑系在过去五年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三个层面不断尝试和总结的一种关键词叠合的空间研究框架,可以打破研究对象的属性和边界,适用于不同尺度的空间研究。文章选取了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研究案例,介绍了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2016年暑期研究工作坊对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的调研和上海邮政博物馆周边"考古"式的研究,提出了"苏州河城市生活环"设计策略。
- 刘可南李亮聪苏杭
- 关键词:建筑教育城市更新
- 乡村何以动人——对话建筑师刘可南
- 2022年
- 位于宁波一隅的勤勇村曾经是上世纪“生产学大寨”时代设想的新生活理想范式的代表之一。虽然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冲刷,今天作为红色遗产旅游地的勤勇村中,那段历史的痕迹依然可见。进入这座村庄,依山势拾级而上,一座保持着勤勇小学淳朴外立面的民宿建筑,以既陌生又熟悉的方式迎接了今天的来访者。一段尝试体会中国人的乡村记忆及其后的情感时代的现场谈话,也在建筑师设计的前廊里,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 潘玥刘可南
- 关键词:外立面遗产旅游地乡村记忆理想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