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岩 作品数:14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起搏器术后早期出现传出阻滞一例 2008年 传出阻滞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电极和心肌界面间有瘢痕组织形成,致使起搏阈值升高,发生间歇性起搏不良甚至永久性起搏不良的现象。但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心内膜测定的R波高度也正常。传出阻滞多见于术后数周至数月,术后早期发生者很少见,需要与起搏器电极微脱位、心肌穿孔等鉴别。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安装数量的增加,此病有增加的趋势。本病例出现于术后第5天,是很少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杨水祥 梁雅 唐建春 王佐岩 魏晓菲 武鑫玲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术后早期 瘢痕组织形成 心肌穿孔 起搏器安装 联合检测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预测的判断价值研究 2014年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探讨联合应用上述检测指标对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对无复流的发生进行术前危险度分层并提前做好术中采取医疗措施的准备,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入选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2例.依据入院时NT-proBN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GFR将患者分为NT-proBNP正常组(106例)和NT-proBNP升高组(96例)、中性粒细胞正常组(96例)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106例)以及GFR正常组(162例)和GFR降低组(40例).分别比较各组间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T-proBNP升高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36.5%(35/96)比22.6% (24/106)],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正常组[43.4%(46/106)比13.5%(13/96)],GFR降低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45.0%(18/40)比25.3%(4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T-proBNP> 400 ng/L(OR=3.901,P=0.004)、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OR=4.302,P=0.001)及GFR≤60 ml/(min· 1.73 m^2)(OR=3.145,P=0.031)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同时存在上述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无复流的风险为14.4倍.结论 NT-proBN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和GFR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存在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很高,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可以在PCI术前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可能性. 刘娜 王佐岩 张曼关键词:心肌梗塞 无复流 脑钠肽 中性粒细胞计数 肾小球滤过率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 杨水祥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替格瑞洛对ICR的MVD患者近中期预后的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杨海永 彭建军 叶慧明 任利辉 雷力成 王佐岩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预后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Ⅰ、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Ⅰ,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杨水祥 黄景岭 王佐岩 魏晓菲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胎血 肌球蛋白重链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n=31)和非高龄组(<70岁,n=34),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48h和30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和猝死)、出血事件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77%)高于非高龄组(35%,P<0.01);PCI术后48h及30d,两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病例。术后48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术后30d,高龄组有1例发生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非高龄组有2例发生心绞痛,无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高龄组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大便化验潜血阳性;非高龄组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术后30d,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总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 杨水祥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高剂量替罗非班用于ASTEMI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前瞻性入选104例ASTEMI行直接PCI的病人。应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高剂量组(20μg/kg)52例,和常规剂量组(10μg/kg)52例,比较PCI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并评价术后90d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T段抬高回落均〉30%(38%±12%比3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0.2%±1.4%比49.6%±1.1%(P〉0.05),而在术后90d高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0.1%±1.1%比5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TEMI接受直接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 任利辉 彭建军 叶慧明 王佐岩 陈策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胡桃夹食管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 2007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主因阵发性咽部紧缩感1个月于2005-12-05入院。1个月前做家务时突发咽部紧缩感,伴后背不适,无大汗,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含服速效救心丸约10 min 后症状缓解,以后反复发作,多在活动时出现,有时与弯腰动作有关,有时夜间发作,症状发作频繁,每日4~5次。此次发作以"不稳定性心绞痛"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关键词:食管源性胸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速效救心丸 胡桃 症状缓解 非心源性胸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2002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21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患者术后血压、血钾均恢复正常;3例予药物保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该病病程长,病程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易误诊。CT扫描对病灶可准确进行定位,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测定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术前应抗醛固酮治疗。 唐建春 王佐岩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在无高血压的高胆固醇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纳入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及门诊的120例无高血压的高胆固醇患者,其中6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治疗≥12周,60例为未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非他汀组)。分别在0、12周检测患者肱动脉与踝动脉传导速度( ba-PWV),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rAI)及代谢指标。结果非他汀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总胆固醇[(4.0±1.0) mmol/L 比(5.8±1.1)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0.7) mmol/L比(3.8±0.7) mmol/L]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a-PWV[(1340±177) cm/s比(1477±159) cm/s]及rAI[(44±13)%比(57±15)%]均显著降低(P<0.01及P<0.05)。结论提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无高血压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动脉血管硬化程度。 王萍 刘颖萍 王佐岩 王志男 赵楠楠 叶慧明 任利辉关键词:脉搏波速度 瑞舒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