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状态
  • 1篇异丙酚
  • 1篇躁动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腮腺
  • 1篇腮腺切除
  • 1篇腮腺切除术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机构

  • 6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伟
  • 4篇王先锋
  • 3篇陈海涛
  • 2篇李雷
  • 1篇乔伟
  • 1篇何淑芳
  • 1篇刘玉
  • 1篇蒲新
  • 1篇王晓飞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与静脉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效果比较。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B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喉罩置入,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10min以及术毕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睁眼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循环较B组平稳(P<0.05),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刘玉王先锋李伟乔伟
关键词:二异丙酚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改良小切口肿瘤摘除术对腮腺浅叶肿瘤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肿瘤摘除术对腮腺浅叶肿瘤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浅叶肿瘤患者,分为改良小切口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统计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年内面部凹陷畸形、唾液发汗(Frey)综合征、面瘫(暂时性或永久性)、耳垂麻木、涎瘘发生率,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术后面部美观性满意度。结果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与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切口组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Frey综合征阳性率、涎瘘发生率及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改良小切口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切口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肿瘤摘除术可明显降低腮腺浅叶肿瘤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降低肿瘤复发率,可满足多数患者对术后面部美观性的要求。
李高贵黄琦李伟
关键词:并发症
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疼痛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全麻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组患者(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和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一般手术情况、VAS评分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2~4hVAS评分均显著增高,8h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后2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4h、8h及24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期Riker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氟比洛芬酯(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躁动,缓解疼痛程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李伟陈海涛刘邵正李雷武秀梅王先锋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躁动
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1),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手术结束前30 min,试验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1),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1)。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 d(T_(0)),术后1、3、5 d(T_(1)、T_(2)、T_(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患者疼痛和抑郁情况,并取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淋巴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气管导管拔出即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亦无显著差异(P>0.05)。与T_(0)比较,术后2组VAS和SDS评分均升高,T_(1)、T_(2)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试验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比较,T_(1)、T_(2)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T_(1)、T_(2)、T_(3)试验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_(0)比较,T_(1)、T_(2)患者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B细胞与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_(1)、T_(2)的CD3^(+)、CD4^(+)T细胞水平,T_(2)、T_(3)的CD4^(+)/CD8^(+)比值,T_(3)的B细胞水平和T_(1)、T_(3)的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_(3)的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程度,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陈海涛陈海涛王先锋李伟王晓飞
关键词:肺肿瘤抑郁
改良式美容切口在腮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改良式美容切口在腮腺切除术患者中的美观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20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观察组在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腮腺切除术。记录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nver scar scale,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分;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23例)和无并发症组(57例),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SS、POSAS评分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 d、术后3个月手术切口长度较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与无并发症组相比,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是腮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相比,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腮腺切除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还具有较好的术后美观效果。此外,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及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当密切关注。
李伟杜晓康黄琦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并发症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ASA I~Ⅱ级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D1组、D2组、D3组,每组3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左布比卡因30 mL。其中,NS组和右美托咪定D1组、D2组、D3组分别复合2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50,100,150μg。观察4组患者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镇静评分状况。结果: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痛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1),镇静深度也随之加深(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产生剂量依赖性痛觉、运动阻滞延长和临床相关的镇静程度加深,右美托咪定100μg效果可靠且安全。
刘绍正王先锋李雷李伟蒲新陈海涛
关键词:左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