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露

作品数:9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成像系统
  • 5篇星载
  • 5篇光电
  • 5篇光电成像
  • 4篇光电成像系统
  • 3篇图像
  • 2篇目标检测
  • 2篇目标识别
  • 2篇光电系统
  • 2篇FPGA
  • 2篇电系统
  • 1篇单帧图像
  • 1篇电荷耦合
  • 1篇电荷耦合器
  • 1篇电荷耦合器件
  • 1篇动目标
  • 1篇信噪比
  • 1篇预处理
  • 1篇运动目标识别
  • 1篇杂波

机构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9篇牛燕雄
  • 9篇杨露
  • 7篇张颖
  • 7篇吕建明
  • 6篇牛海莎
  • 5篇刘雯文
  • 5篇许冰
  • 4篇李建平
  • 3篇李继扬
  • 2篇刘海霞
  • 2篇耿天琪
  • 1篇张超
  • 1篇邬战军
  • 1篇李易难
  • 1篇牛敏
  • 1篇张月新

传媒

  • 4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电子测量技术
  • 2篇光学学报
  • 1篇红外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而探测距离是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以空间目标反射太阳光为基础,建立了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距离的因素,对极限探测距离与太阳光入射方向、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探测器的信噪比阈值以及曝光时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可实现系统探测能力的显著提升;当信噪比阈值和太阳光入射角同时变化时,降低信噪比阈值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并且此时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对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小。
张颖牛燕雄杨露牛海莎许冰李继扬吕建明李建平刘雯文张超
关键词:成像系统
姿态变化对星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卫星目标姿态变化对星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对0.38-0.78μm谱段内的可见光辐射目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基本辐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卫星目标光学观测的可见光反射特性模型。根据目标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分析了姿态变化与目标有效入射截面积的关系,推导了探测能力与信噪比(SNR)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研究了姿态变化对探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与探测距离均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呈周期性变化,2.2m×2.7m的太阳帆板的信噪比与探测距离最大差值达到101及105 km量级,高12m、直径4m的卫星本体的最大差值达到102及106 km量级,目标姿态变化对探测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杨露牛燕雄吕建明张颖刘雯文李建平牛海莎
关键词:光学器件信噪比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空间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星载光电成像系统的空间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设计了一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卫星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在没有先验知识条件下,利用改进的图像差分法对具有星空背景的序列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再根据卫星与天然星体具有不同的边缘轮廓信息,通过最小距离分类器识别出卫星目标,获得卫星模板,从而可进行模板匹配以实现卫星的快速检测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运算时间减少了15%-40%,满足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卫星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的要求,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杨露牛燕雄张颖吕建明李建平牛海莎刘雯文张月新
关键词:图像处理目标检测目标识别
基于人眼状态信息的非接触式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系统被引量:12
2015年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对保障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驾驶员人眼图像信息处理为基础,建立了离散单位时间内非正常状态时间所占百分比疲劳判断模型,实现了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监控与预警。通过近红外光源对人眼主动照明,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摄像头实现对人眼图像信息的采集,基于Adaboost算法实现人眼准确定位,利用Harris强角点检测人眼中心区域,得到眼睛的视线状态信息,根据疲劳判断模型,设计可调的预警阈值,实现驾驶员疲劳状态的分级预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判断响应时间为1.5 s,虚警率为4%,具有抗干扰性强和实时性好等特点。
李建平牛燕雄杨露张颖吕建明
关键词:成像系统角点检测
基于局部特性实现单帧图像小目标检测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目标成像点的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小目标在空域上的灰度特性模型,分析目标、背景和噪声的基本特性。由形态学开闭运算得到各像素位置的灰度变化值,再根据此值确定潜在目标区域。研究了各潜在目标区域的多方向多级梯度特征,实现了单帧图像的小目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不均匀背景杂波,增强目标信号,提高单帧亮暗点目标的检测能力。对于信噪比为0.89的图像,可获得34.74的信噪比增益。
吕建明牛燕雄刘海霞杨露许冰张颖牛海莎刘雯文李继扬
关键词:小目标检测背景杂波抑制
基于DSP+FPGA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被引量:26
2014年
针对图像采集与处理的应用要求,提出了基于双核DSP搭配FPGA的构架设计,DSP作为主处理器,通过其专用的PPI视频接口配合DMA控制器控制视频图像的采集、存储,并完成目标识别;FPGA作为协处理器,完成图像预处理中的累乘加运算并且为DSP提供部分寄存器扩展。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功能模块的构成,设计了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实现了视频图像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对25frames/s、16bit、720×576像素的视频图像进行采集与处理,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李易难牛燕雄杨露
关键词:BF561FPGAPPI
一种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快速图像中值滤波法被引量:20
2015年
中值滤波抑制干扰脉冲和点状噪声的同时,对图像边缘能较好的保持,在很多图像处理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运动目标识别技术对图像预处理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预处理速度,以中值滤波原理为基础,对滤波排序算法和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快速图像中值滤波方法,实现实时滤波。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硬件系统上对传统中值滤波排序算法进行的改进,使得3×3窗口中二维的9个像素取中值简化为一维的5个像素取中值,单窗口查找中值的比较次数由传统排序法的36次降到了16次,再结合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流水线结构,滤波速度提高为原来的近4倍,可以满足图像预处理对实时性的要求。
牛敏邬战军牛燕雄杨露许冰耿天琪
关键词:图像预处理中值滤波FPGA运动目标识别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建模与性能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对空间目标的有效探测,而探测距离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以太阳辐射特性和深空背景特性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几何成像因素、探测器灵敏度、信噪比和成像分辨率影响下的系统作用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推导了系统作用距离的表达式,对作用距离与曝光时间、探测器像元尺寸、有效通光口径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效尺寸为2 m×4 m、平均反射率为0.3的平面目标,当光学系统口径为100 mm、焦距为500 mm、探测器像元尺寸为3.5μm时,系统对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为12 km,作用距离主要受成像分辨率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星载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基础。
张颖牛燕雄吕建明杨露牛海莎耿天琪许冰李继扬
关键词:成像系统成像分辨率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的弥散与拖尾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进行探测、识别时,由于受到系统衍射、像差及系统与目标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点目标成像会产生弥散与拖尾现象。以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系统点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目标成像弥散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系统的衍射、像差造成点目标成像弥散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系统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了单帧积分时间内目标在像平面上拖尾长度的表达式,定量研究了轨道高度、观测角等对拖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像差使目标成像的弥散程度增大,像斑中心强度下降;在成像系统参数及其轨道高度一定的条件下,目标的拖尾长度随着目标轨道高度的降低、观测角的增大而增大。
吕建明牛燕雄刘海霞张颖许冰牛海莎刘雯文杨露
关键词:成像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