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媛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障
  • 3篇非编码
  • 3篇白内障
  • 3篇长链
  • 3篇长链非编码R...
  • 2篇眼部
  • 2篇眼部疾病
  • 2篇遗传学
  • 2篇上皮
  • 2篇疾病
  • 2篇疾病相关
  • 2篇角膜
  • 2篇白内障患者
  • 2篇表观
  • 2篇表观遗传
  • 2篇表观遗传学
  • 2篇藏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反应
  • 1篇凋亡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平
  • 8篇王丽媛
  • 3篇吕嘉
  • 3篇唐先玲
  • 3篇苏胜
  • 2篇张毅
  • 2篇珍吉
  • 2篇赵楚楚
  • 1篇王林
  • 1篇冷非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炎症性角膜淋巴管及相关因子与PKP植片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排斥反应及病变复发是导致感染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病毒性角膜炎行PKP后,病变角膜中炎症性角膜淋巴管及相关因子对角...
唐先玲麦杰英王丽媛刘平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年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ME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角膜上皮存在大量的微囊。角蛋白(KRT)3基因和KRT1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是MECD的主要致病机制,可导致细胞骨架蛋白KRT3和KRT12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发生病理性改变。目前,手术治疗是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MEC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易复发。而针对小干扰RNA、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基因治疗在疾病模型中可以有效减少相应KRT12蛋白的表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MECD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技术在MECD治疗中的应用。
薛海娜王丽媛郑涛赵楚楚张毅刘含若刘平
关键词:角膜上皮发病机制
与眼部疾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2018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子,在表观遗传、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维持细胞稳态。研究表明多种LncRNA的表达失衡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干细胞的全能性、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新近的研究显示许多LncRNAs特异表达与眼部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目前报道的与眼部常见疾病如翼状胬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肿瘤等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LncRNAs作为眼部疾病的生物学标记和潜在治疗靶点的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岳秀娟王丽媛苏胜吕嘉刘平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长链非编码RNA眼部疾病
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西藏高原地区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10/2015-01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413例413眼,随机分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乳组)200例200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213例213眼。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5d裸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5d两组患者裸眼视力≥0.5分别为小切口组150眼(70.4%),196眼(92.0%),超声乳化组156眼(78.0%),185眼(92.5%);与小切口组相比,超乳组术后1d与术前视力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和超乳组术后5d与术后1d裸眼视力差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核硬度Ⅰ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硬度Ⅱ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1);核硬度Ⅲ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1);核硬度Ⅳ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硬度Ⅴ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与超乳组患者角膜水肿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与超乳组患者虹膜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老年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白内障患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超声乳化组核硬Ⅱ、Ⅲ级的白内障患者术后1d视力提高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显著,而核硬度Ⅰ、Ⅳ、Ⅴ级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在术后5d视力、角膜水肿、虹膜反应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情况下,小切口
土登群培唐先玲珍吉王丽媛冷非次旦央吉刘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
长链非编码RNA-MIAT在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物(MIAT)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方法对LECs永生系SRA01/04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分别用DMEM培养液和含10 ng/ml TGF-β2DMEM培养液培养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GF-β2诱导的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IAT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素(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Ⅰ(CollⅠ)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分别用siRNA空载体和siRNA-MIAT转染DMEM培养的(siNRA空载体组、siRNA-MIAT转染组)或用含10 ng/ml TGF-β2 DMEM培养的(siNRA+TGF-β2组、siRNA-MIAT+TGF-β2组)SRA01/04细胞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MIAT、E-cad、α-SMA、CollⅠ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培养细胞呈圆形和多角形,TGF-β2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诱导组细胞中MIAT mRNA、α-SMA mRNA和CollⅠ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2.497±0.644 vs.0.827±0.062;2.951±0.146 vs.1.085±0.517;2.115±0.090 vs.1.002±0.088),而E-Cad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102±0.027 vs.1.020±0.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04、0.000、0.025),上述因子的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与mRNA相同。与siRNA空载体组比较,siRNA-MIAT转染组均能明显下降细胞内MIAT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RNA+TGF-β2组比较,siRNA-MIAT+TGF-β2组细胞中α-SMA、CollⅠ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cad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结论
岳秀娟苏胜王丽媛吕嘉王林刘平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
与眼部疾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2019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子,在表观遗传、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维持细胞稳态。研究表明多种LncRNA的表达失衡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干细胞的全能性、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新近的研究显示许多LncRNAs特异表达与眼部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目前报道的与眼部常见疾病如翼状胬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肿瘤等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LncRNAs作为眼部疾病的生物学标记和潜在治疗靶点的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岳秀娟王丽媛苏胜吕嘉刘平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长链非编码RNA眼部疾病
2009例藏族白内障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按病因、年龄、性别、白内障类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发病特点。结果: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885眼(93.83%),核性白内障1197例(59.58%)。年龄2-89岁,平均年龄62.53岁,男1012眼(50.37%),女997眼(49.63%)。50-5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根究Emery分级,50-5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术前裸眼视力为0.02及0.02以下1688例(84.02%)。高度近视患者13例(0.65%),远视患者406例(20.21%)。农牧区患者1310例(65.21%),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患者。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病因,以核性白内障为主要发病类型。随年龄增长,核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核硬度分级越来越高。患者主要来源于农牧区,多数术前视力差。高度近视发病率较其他地区发病率低,而远视发病率较高。
珍吉土登群培次旦央吉唐先玲刘平王丽媛次达江珍旦增诺布次旦卓嘎白曲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构成比藏族
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角膜营养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双侧进展性的、非炎性遗传性疾病。晚期角膜营养不良常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目前非角膜移植无法治愈,且为全球角膜移植常见的原因之一。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未折叠蛋白反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其维持着细胞内质网腔中蛋白质的动态平衡,与角膜营养不良相关。在角膜营养不良中,未折叠蛋白反应过度激活,无法维持蛋白质稳态,并可能通过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死亡。未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作为角膜营养不良的治疗靶点。
刘学睿王丽媛张毅郑涛赵楚楚刘平
关键词:角膜营养不良未折叠蛋白反应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