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品
  • 6篇药品不良反应
  • 3篇自动监测
  • 2篇用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减少
  • 2篇马来酸
  • 2篇马来酸桂哌齐...
  • 2篇桂哌齐特
  • 2篇合理用药
  • 2篇肝损害
  • 1篇蛋白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减少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减少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郭代红
  • 6篇田小燕
  • 5篇王啸宇
  • 2篇马亮
  • 2篇范琦
  • 2篇贾王平
  • 2篇赵博宇
  • 2篇寇炜
  • 1篇陈超
  • 1篇朱曼
  • 1篇赵鹏芝
  • 1篇赵靓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6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1665例次马来酸桂哌齐特用药人群的肝肾损害自动监测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获取大样本量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用药人群的药源性肝肾损害发生率。方法:利用自行研发的专项软件回顾性提取2014年8月1日–2016年7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患者中所有使用桂哌齐特(320 mg/10 mL,80 mg/2 mL两种规格)者信息进行自动监测,并对系统报警疑似肝肾损害的病例进行逐一甄选。结果:共计11 665例次用药患者中,桂哌齐特相关性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0.87%、1.45%,平均年龄分别为(63.0±14.3)岁、(72.0±14.7)岁,发生肝损害的患者用药后ALT最高均值为(190.0±102.5)U·L^(-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生肾损害患者用药后SCr升幅均值(41.0±14.1)μmol·L^(-1),肾损害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用药人群平均年龄;所有ADR病例均自行恢复正常或在临床干预后恢复正常;两种不同规格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用药人群间ADR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专项软件直接对接HIS系统,实施ADR自动监测,数据资源丰富,结果可靠且成本低效率高;桂哌齐特相关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在偶见、常见范围;临床在使用桂哌齐特时,对老年、基础情况差的患者斟酌减量,有助于减少药源性肝肾损害的发生。
胡鹏洲王啸宇郭代红马亮范琦刘佳夏玉坤田小燕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肝损害肾损害
全军ADR监测中心2011–2016年273例风险病例报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系统总结解放军ADR监测中心风险信号筛选、反馈、利用工作,分析风险病例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6年期间发布的6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273例风险病例相关特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病例中,新发严重ADR 186例,集中趋势41例,加关注35例,死亡11例;男女比例为1.44:1,平均年龄(52.98±18.10)岁,构成比最大的年龄群为60~74岁;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65.20%),ADR多发生于用药后1 d以内(61.17%),涉及可疑药品以中药或中成药与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21.25%,12.82%),所有风险病例以免疫疾病及感染、肝胆疾病构成比最高(28.29%,12.83%);不合理用药19例(6.96%)。结论:实施月度简报制度是筛选风险警示信息的有效手段,能够提供值得进一步验证的风险信号;新发严重病例为风险信号主要来源,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临床应提高ADR警戒意识,注意规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风险。
赵靓郭代红陈超赵博宇田小燕赵粟裕赵鹏芝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合理用药
马来酸桂哌齐特用药患者11665例的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借助自动监测系统高效获取大样本桂哌齐特用药人群相关的血细胞减少发生率,提供临床精准的药物风险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4-08-01—2016-07-31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历史库中使用过320 mg/10 m L和80 mg/2 m L桂哌齐特的所有住院患者病案记录进行自动监测,人工逐一甄别系统报警的疑似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665例用药人群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0.12%,0.34%和0.20%,总发生率0.66%(无重合病例);有17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但未达到粒细胞缺乏标准。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发生在用药5 d前后,而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接近10 d。感染是发生该药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桂哌齐特相关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均属偶见。老年伴感染且联用多种药物的桂哌齐特用药患者,应个体化减量并重点观察,以及时发现ADR并规避风险。自动监测系统对接HIS历史数据库,有助于开展更多品种的大样本安全性监测,并高效获取准确ADR发生率。
郭代红胡鹏洲王啸宇刘佳夏玉坤马亮范琦田小燕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79家医院1110例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2008~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DILI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 110例DILI中,男女比例为1.51:1;男女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肝药物的患者治愈和好转的构成比更高(χ~2=25.136,P<0.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贾王平郭代红田小燕寇炜王啸宇赵粟裕胡鹏洲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国产与进口多西他赛致乳腺癌患者血系不良反应的自动监测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多帕菲与泰素帝化疗致乳腺癌患者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自动监测并筛选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使用多帕菲与泰素帝的乳腺癌住院患者,药师对系统报警病例人工评价甄定后进行血液系统ADR发生率比较,并对其发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多帕菲与泰素帝血液系统ADR总发生率分别为47.10%和53.6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两种药品严重ADR均为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发生率多帕菲为4.52%和3.23%,泰素帝为2.26%和2.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2,P=0.840)。两药均未致严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本研究显示BMI(OR:0.940,95%CI:0.885-0.999,P=0.047)与肺转移(OR:2.005,95%CI:1.022-3.933,P=0.043)均为多西他赛血液系统ADR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多帕菲与泰素帝血液系统ADR发生率均高,临床应用中要密切监测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减少严重ADR发生。借助专项软件能够高效、快捷的开展重点药物、重点ADR安全性研究,值得推广。
寇炜郭代红赵博宇贾王平田小燕王啸宇胡鹏洲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癌血细胞减少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
替加环素药源性肝损伤与胰腺炎的主动监测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应用注射用替加环素相关的药源性肝损伤和药源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监测医院信息系统(HIS)历史库中,选择2012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使用过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所有住院患者499例,并人工逐一甄别系统报警的疑似药源性肝损伤和药源性胰腺炎病例。结果药源性肝损伤(DILI)和药源性胰腺炎(DIP)的实际筛查病例分别为487例占97.60%和424例占84.97%。经人工评价具关联性的药源性肝损伤阳性病例为8例占1.60%,未发现药源性胰腺炎阳性病例。8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平均(69.75±20.49)岁,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5.25±4.06)天,轻度和重度肝损伤各4例;肝细胞损伤型为3例占37.50%,胆汁淤积型为5例占62.50%;采取停药及对症治疗后治愈3例、好转2例、持续3例。结论 499例替加环素住院患者中药源性肝损伤较为常见,略高于说明书,药源性胰腺炎0例,有待后续扩大监测样本。利用专项软件实施自动监测,能高效快捷的获取优质的真实世界用药风险数据,协助临床及时识别并规避用药风险。
朱曼田小燕郭代红王啸宇
关键词:替加环素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药源性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