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香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河南某医院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依从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明确河南某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溶栓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脑卒中患者,排除禁忌证后为分溶栓组和拒绝溶栓组,分析影响患者溶栓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患者溶栓决策的基线NIHSS评分最佳临界值。结果两年间急诊科溶栓小组评估患者共230例,排除禁忌证后,符合溶栓指征者189例,其中33例拒绝溶栓,156例接受溶栓治疗。排除禁忌证后,时间窗内到达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急性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率为67.8%。影响两组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疗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肢体活动障碍、偏瘫、言语障碍及头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47;U=157.221,P=0.000;x^2=26.702,P=0.000;x^2=9.069,P=0.003;x^2=7.381,P=0.007;x^2=28.636,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与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疗有关,NIHSS评分〈7分时,患者拒绝溶栓(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82)。156例溶栓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7分与≥7分者比较,颅内出血发生率(1.9%和3.9%,P=0.662)、住院期间及3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和7.8%,P=0.168)、(3.8%和11.7%,P=0.142),而3个月良好预后比例更高(75.5%和41.7%,P〈0.01)。结论年龄、基线NIHSS评分、肢体活动障碍、偏瘫、言语症状和头晕影响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依从性。
- 赵香梅杨先芝李法良裴小溪李琳李玉成秦历杰
-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
- 河南省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调查河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收集我省16家省、市及县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3120例,分析其诊疗过程。结果3120例患者中省级医院1480例,发病≤4.5h到院226例(15.3%),符合溶栓指征156例,溶栓129例,占23.9%;市级医院910例患者发病4.5h内到医院就诊者230例(25.3%),有溶栓指征189例,溶栓103例,占19.1%,县级医院730例患者中发病4.5h内就诊者245例,有溶栓适应证者195例,溶栓治疗52例,占9.6%。省级医院溶栓率明显高于市级医院,市级医院明显高于县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45,P〈0.001;x2=32.514,P〈0.001)。患者〉4.5h就诊时间分布,省级医院明显高于市级医院,市级医院明显高于县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531,P〈0.001;x2=13.520,P〈0.001)。患者发病至首次就诊于省级医院时间明显长于首次就诊于市、县级医院,入院后诊断时间各级医院无明显差异,县级医院患者溶栓决策时间、溶栓前准备时间明显长于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P分别为0.024和0.041)。结论河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偏低,溶栓时间较长,需加强对公众脑卒中知识教育,优化医疗体制及就诊流程,并强化各级医院医师尤其是县级医院溶栓治疗理念并进行相关培训。
- 赵香梅杨先芝李法良裴小溪李琳李玉成秦历杰
-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
- 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1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使用坎地沙坦酯8 mg/d(CA组)、培哚普利4 mg/d(PE组)、坎地沙坦酯8 mg/d联合培哚普利4 mg/d(CP组),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值。结果 CP组、CA组、PE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4.00%、72.00%,CP组疗效优于CA组和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方案都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CP组能显著减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优于CA组及P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良好效果。
- 杨蕾张培荣王宇航刘晓宇李兵赵香梅董淑娟贺文奇许文克楚英杰
-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尿微量白蛋白
- Tp-e/QT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初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分别测算118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pre-PCI)和介入治疗后(post-PCI)的心电图Tp-e和Tp-e/QT的比值。结果: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Tp-e/QT比值分别为0.29(95%CI 0.24-0.32)和0.23(95%CI 0.22-0.27),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001;高pre-PCI Tp-e/QT比值与患者心梗后死亡率增高相关,其界值为0.29;介入治疗后QT和校正的QT(QTc)较介入前增大(QT:407 vs 421ms,P<0.0001)。结论:pre-PCI Tp-e/QT比值可预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全因死亡可能性,且QT在PCI后增大。
- 贺文奇赵香梅楚英杰杨蕾
- 关键词:TP-E间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