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倩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骨细胞
  • 1篇地塞米松诱导
  • 1篇凋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少年
  • 1篇神经影像
  • 1篇神经影像学
  • 1篇破骨
  • 1篇破骨细胞
  • 1篇破骨细胞分化
  • 1篇青少年
  • 1篇自杀
  • 1篇自伤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分化
  • 1篇磷酸
  • 1篇脑区
  • 1篇酒石酸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3篇黄倩
  • 2篇马厚勋
  • 2篇李宝善
  • 2篇梁霄
  • 1篇刘丹
  • 1篇况利
  • 1篇肖碧
  • 1篇徐锋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过表达Klotho抑制小鼠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2017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Klotho(KL)对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sRANKL)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过表达KL组(Ad-KL组)、空载体组(Ad-GFP组)与空白对照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腺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情况,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L的mRNA或蛋白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过表达KL对s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破骨细胞成熟标志物TRAP、组织蛋白酶K(CTSK)的mRNA或蛋白水平。结果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d-KL组细胞KL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RAP染色显示,Ad-KL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少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体积也更小;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d-KL组TRAP和CTSK mRNA和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过表达KL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徐锋马厚勋李宝善肖碧黄倩梁霄
关键词:KLOTHO破骨细胞RAW264.7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克老素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体外转染克老素(Klotho,KL)基因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K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KL)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感染细胞,并建立DEX诱导凋亡的细胞模型。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重组腺病毒的转染效果,qPCR与Western blot法分析KL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EX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的存活率及各研究组细胞的生存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研究组细胞的凋亡率;qPCR与Western blot分析凋亡标志物的mRN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分析caspase-9的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成功感染MC3T3-E1成骨细胞,KL组和KL+DEX组的KL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非转染组明显升高。CCK-8法检测出DEX的适宜干预浓度为2.0 mmol·L^(-1)。DEX组、GFP+DEX组较其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增加,Bax、Bcl-2的mRNA与蛋白表达分别表现出增加和降低趋势;KL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以及Bcl-2、Bax mRNA与蛋白表达较DEX组及KL+DEX组均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DEX的运用能够诱发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上调KL表达具有抵抗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上调KL表达可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为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医源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黄倩李宝善梁霄刘丹马厚勋
关键词: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BAXCASPASE-9
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额边缘系统脑区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自杀自伤行为因其发生率及相关风险严重性的不断攀升而逐步引起学术和临床领域的共同关注[1]。常见的自杀自伤行为包括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 SA)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二者在青少年时期常共同发生,是自杀死亡的显著预测因素[2-3]。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从神经发育的角度来看,这是前额叶系统和边缘系统发育不同步的时期[4]。额边缘系统由多个脑区组成,包括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扣带回皮质(cingulate cortex, CC)、杏仁核(amygdala, Amyg)、岛叶(insular, INS)、海马(hippocampus, Hipp)等,与情绪处理和调节、奖赏处理及认知控制紧密相关[5-7]。
黄倩况利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神经影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