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姣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青春期
  • 2篇人体质量指数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青春期发育
  • 2篇儿童
  • 2篇肥胖
  • 2篇肥胖症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多基因
  • 1篇多食
  • 1篇饮食
  • 1篇饮食习惯
  • 1篇脂肪
  • 1篇乳房
  • 1篇摄入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行为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轴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5篇孙莹
  • 5篇苏普玉
  • 5篇万宇辉
  • 5篇方姣
  • 3篇陶芳标
  • 2篇孙莹
  • 1篇段晓楠
  • 1篇杨蓉
  • 1篇来亚平
  • 1篇胡晶晶

传媒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昼夜节律指标随青春期发育变化的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描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昼夜节律指标随青春期发育变化的特征。方法 2015年10月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1 070名2~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于2016年和2017年开展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体格发育、青春期发育和HPA轴昼夜节律。收集清晨觉醒时、醒后30 min和晚上入睡时3个时点唾液样本,并计算HPA轴昼夜节律指标:皮质醇觉醒应答(CAR)、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及昼夜皮质醇斜率(DCS)。采用睾丸容积、乳房发育分别评价男女童青春期发育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出生日期、入睡与起床时间和每周体力活动等信息。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HPA轴昼夜节律基线各指标在基线、随访期及不同青春期发育进程中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青春期发育启动组和持续发育组CAR值、CAR变化值均高于与持续未发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R:Z值分别为8.551和4.680,均P〈0.01;CAR变化值:Z值分别为4.079和2.700,均P〈0.01);青春期启动组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高于持续未发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与持续未发育组相比,DCS变化值在青春期启动组和持续发育组中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0,Z=-2.151;均P〈0.05)。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变化值与DCS在不同青春期发育进程组儿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变化值:χ2=2.747,P=0.253;DCS:χ2=4.554,P=0.032)。结论 HPA轴昼夜节律指标与青春期发育有关,CAR、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随青春期发育进行而升高,昼间皮质醇差值随青春期发育而下降。
段晓楠严双琴汪素美胡晶晶方姣龚纯万宇辉苏普玉陶芳标孙莹
关键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昼夜节律青春期
6~9岁儿童发皮质醇浓度与超重肥胖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生物标志物发皮质醇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方法 于2016年在蚌埠市2所小学招募1~3年级学生。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内分泌疾病以及近期激素药物服用者,调查儿童体力活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含糖饮料摄入、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最终共获得来自1 263名儿童的有效头发样本(男生598名,女生665名),测定发皮质醇含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皮质醇与男女生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 男女生发皮质醇P50(P25~P75)分别为11.86(10.57~13.15)和11.71(10.54~13.09)μg/kg(Z=-0.886,P=0.376);正常、超重和肥胖男生发皮质醇P50(P25~P75)分别为11.62(10.45~12.82)、12.24(10.88~13.55)和12.30(10.99~13.53)μg/kg(χ2=8.24,P=0.016);正常、超重和肥胖女生发皮质醇P50(P25~P75)分别为11.35(10.06~12.62)、12.07(11.04~13.21)和12.59(11.12~13.63)μg/kg(χ2=36.16,P〈0.001)。调整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含糖饮料摄入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以Q1为参照,发皮质醇处于Q2、Q3、Q4的女生超重的OR(95%CI)值分别为1.10(1.04~3.32)、2.59(1.51~4.45)和3.16(1.79~5.57);发皮质醇处于Q3和Q4的女生肥胖的OR(95%CI)值分别为2.22(1.16~4.26)和5.62(3.04~10.41);发皮质醇处于Q4的男生超重OR(95%CI)值为2.14(1.18~3.90)。结论 6~9岁儿童发皮质醇与超重、肥胖风险密切相关,且女生关联更强。
胡晶晶段晓楠方姣许诺万宇辉苏普玉陶芳标孙莹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症
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T0)从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招募896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建立青春期发育队列,之后2017—2019年每年开展1次随访调查(T1、T2、T3)。评估儿童情绪性多食与年度青春期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容积和女童乳房发育),借助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男女童的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基于17个与青春期发育提前相关的SNPs计算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别检验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结果896名儿童T1时情绪性多食行为报告率为22.7%。控制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协变量后,在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仅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存在相关性(B=0.19,95%CI=0.07~0.32,P<0.01),与青春期发育时相无相关性(B=0.14,95%CI=-0.12~0.41,P=0.28)。在低遗传风险女童以及不同遗传风险的男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有关。需要开展更多纵向研究检验多基因遗传风险与童年期饮食行为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影响。
刘婉旭江伟康赵莉熊静远苏普玉万宇辉万宇辉成果方姣
关键词:饮食习惯基因青春期
含糖饮料摄入模式与儿童肥胖关联的纵向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同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模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旨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或肥胖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6年在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建立儿童随访队列,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3次。基线有1263名儿童参加调查,3次随访后最终有997名儿童纳入分析。通过自编父母问卷和学生问卷获得儿童基本信息及每日SSBs消费情况,应用群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GBTM)拟合童年期SSBs摄入模式发展轨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SBs摄入模式与儿童肥胖的关联。结果GBTM拟合4种童年期SSBs摄入模式发展轨迹,分别命名为SSBs摄入持续较低组(822名)、先升后降组(20名)、渐降组(106名)和渐增组(49名)。SSBs摄入先升后降组和渐增组儿童基线及3次随访时的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持续较低组(F值分别为6.26,5.90,5.99和5.87,P值均<0.01)。SSBs摄入模式与儿童BMI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调整儿童基线BMI、父母BMI、肥胖遗传风险评分和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在女童中,相比于SSBs摄入持续较低组,SSBs摄入渐增组女童第3次随访时BMI增加(B=1.20,95%CI=0.25~2.15,P=0.01);在男童中,未发现4组SSBs摄入模式与BMI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儿童SSBs摄入模式与肥胖关联存在性别差异,SSBs摄入水平较高的女童肥胖风险显著增加。未来需更多研究探讨性别差异的生理机制,为儿童肥胖预防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徐玉祥江伟康赵莉熊静远苏普玉万宇辉万宇辉成果方姣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摄食行为肥胖症儿童
脂肪重积聚提前与女童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脂肪重积聚提前与女童青春期发育的关联.方法 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整群选取安徽省蚌埠市2所幼儿园中班儿童队列,排除已确诊患有器质性病变、慢性疾病及糖皮质激素用药的儿童,根据进入队列的时间,将调查对象分为队列1(2010年)、队列2(2011年)和队列3(2012年),共有802名女童纳入队列.随访至小学,观察调查对象体格发育情况.在幼儿园期间每隔3个月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体格发育评估(共8次),小学阶段为每年1次.截至2015年9月,队列1、2、3分别含12、11、10次体格发育评估.采用问卷调查评价调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体力活动情况,以视诊与触诊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乳房发育Tanner分期.按Rolland-Cachera标准确定每个儿童脂肪重积聚年龄,比较脂肪重积聚提前组与未提前组女童不同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脂肪重积聚提前与女童乳房发育的关系.结果 802名女童的年龄为(8.90±0.87)岁,BMI为(17.48±2.70)kg/m^2.脂肪重积聚年龄为(6.16±0.90)岁,脂肪重积聚时BMI为(15.33±1.82)kg/m^2.脂肪重积聚提前组女童乳房发育提前检出率为27.8%(54/194),高于脂肪重积聚未提前组女童[13.7%(75/547)](P〈0.001).调整当前体重状态、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体力活动后,脂肪重积聚提前组女童乳房发育提前OR值为2.41(95%CI:1.41~4.12).结论 脂肪重积聚发生过早可能增加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风险.
孙莹方姣杨蓉来亚平胡晶晶段晓楠苏普玉万宇辉陶芳标
关键词:青春期乳房人体质量指数队列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