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秀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轮匝肌联合眉间复合体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联合眉间复合体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B)的疗效。方法确诊BEB患者70例,采用BTX-A对眼轮匝肌和眉间复合体进行多点位注射。观察BTX-A注射后眼睑不自主的瞬目次数、眼睑肌肉的颤动/眼睑肌肉的痉挛及BEB导致的功能障碍的缓解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68例于2~7 d起效,10~14 d肉毒毒素药效达高峰;1例患者30 d后缓慢起效,60 d药效达高峰;1例患者治疗无反应。69例患者眼睑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59例(85.51%),明显缓解7例(10.14%),部分缓解3例(4.35%);无效患者1例。主要并发症为眼睑肿胀、流泪,部分患者出现眼睑闭合不全、上睑皮肤松弛加重。上述症状在2周后逐渐消失。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无上睑下垂及复视出现。结论眼轮匝肌联合眉间复合体局部单纯注射A型肉毒毒素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BEB的首选方法。
- 刘俊秀刘俊秀陈雯朱金燕朴俊峰李倩杨伟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眼轮匝肌
- 300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弱视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弱视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而且会失去双眼单视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弱视治疗应引起眼科工作者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张胜利刘俊秀
- 关键词:弱视视力验光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就诊的特发性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患者64例,其中眼睑痉挛患者44例,面肌痉挛患者20例。在患者上下眼睑两侧、眉弓、眉间及外眦眶缘外注射,及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颧大肌注射2~4 U。注射后1周及1、3、6个月复查。观察注射A型肉毒毒素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疗效,药物起效及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注射后51例完全缓解(79.7%),13例明显缓解(20.3%)。63例于2~7(3.6±0.8)d起效,10~14(12±1.6)d药效达高峰,1例患者30 d后缓慢起效,60 d药效达高峰。64例患者中药效维持时间4个月的有37例,6个月的有20例,7例最长维持时间达9个月,平均药效维持时间(5.4±0.8)个月。6例患者出现溢泪不良反应,无上睑下垂及过敏反应发生。溢泪症状在2周左右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但是部分患者仍需4~6个月后重复注射。
- 朱金燕张金金刘俊秀刘俊秀刘俊秀杨伟李倩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眼睑痉挛面肌痉挛
- 假性正负眼睑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者,女,62岁,自觉右眼突出2年就诊,高血压3年。专科体格检查:右眼上睑退缩约1.5 mm,左眼上睑下垂约2.5 mm。提上睑肌肌力右眼13 mm,左眼9 mm。完善眼眶CT及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查阅文献,初步诊断为假性正负眼睑综合征。假性正负眼睑综合征符合赫林定律。通过左眼抬高试验发现右眼上睑退缩明显好转,安排左眼手术。术中发现左眼提上睑肌腱膜撕脱约7 mm,故行左眼提上睑肌前徙复位术,术后双眼上睑均回归正常位置且两边对称。假性正负眼睑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重症肌无力,其他原因还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先天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性上睑下垂及上睑成形术并发症等。临床工作中需抓住疾病的蛛丝马迹,真正做到诊疗如棋、破局而立,使患者得到精准的治疗。
- 刘俊秀刘俊秀朴俊峰李倩安宁宇杨伟
- 关键词:上睑下垂上睑退缩眼球突出
- 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术矫正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术矫正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为实验组,共23例(46只眼),采用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手术,分析其术后额纹及上睑倒睫改善情况。并与既往同年龄段的23例(46只眼)双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对照组)屈光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未经手术治疗的轻度及重度上睑下垂与近视及散光的关系、与远视及弱视的关系。结果23例实验组患者中,12名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时发现倒睫,要求行倒睫矫正手术时发现上睑下垂。6例患者因高度散光,发现上睑下垂。3例患者自觉眼睛小而无神,要求行重睑手术时发现上睑下垂。仅有2例患者考虑上睑下垂以上睑下垂首诊。有43只眼合并近视,29只眼合并散光,3只眼合并弱视。20例患者存在明显额纹,占比为86.9%;上睑倒睫14人,占比为60.9%。术后所有患者额纹明显缓解,上睑倒睫均矫正。对照组患者弱视发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近视、远视、散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手术,能很好地纠正轻度上睑下垂,明显改善额纹和上睑倒睫,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轻度上睑下垂与近视和散光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 刘俊秀狄婕朱金燕朴俊峰李倩安宁宇齐向前杨伟
-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倒睫
- 先天性上睑下垂屈光状态及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屈光状态及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上睑下垂27例,按照肌力将其分为重度上脸下垂为17例,中度上脸下垂直为10例。27例患者均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将截取的提上睑肌腱膜做HE染色,分析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及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27例先天性上睑下垂中19例屈光不正,患病率70.4%,其中近视10例,占37%;远视4例,占14.8%;散光14例,占51.9%;弱视9例,占47.4%。不同上睑下垂之间屈光不正及弱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的提上睑肌腱膜中肌纤维数量及完整性,与间质异常结缔组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87,P<0.05;Z=11.249,P<0.05)。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中可见提上睑肌腱膜被大量的异常韧带牵拉限制,病理切片观察异常韧带为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组织。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散光及弱视发病率较高,提上睑肌腱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这是先天性上睑下垂最主要的发病机制,而异常韧带的牵拉限制也可能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朱金燕何香莲朴俊峰刘俊秀刘俊秀
- 关键词:上睑下垂屈光不正提上睑肌腱膜
-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诱发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诱发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原因。方法选择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致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门诊青光眼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曲伏前列素是前列腺素类似物,有很强的致炎作用,可以启动眼表免疫及炎症的循环反应,破坏眼表及泪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恶性循环。同时炎症反应本身可致眼局部温度升高及疼痛,而高温又利于潜伏病毒的激活,加速其复制与转录,最终诱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可以诱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此不良反应较少见,提醒临床医生在给既往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青光眼患者开具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时,应全面考虑,权衡利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陈雯刘俊秀
- 关键词:曲伏前列素青光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后泪液细胞因子改变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如何调节睑板腺功能障碍泪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睑板腺功能障碍(MGD)64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强脉冲光(IPL)治疗,接受3次IPL治疗(10~16 J/cm),每次间隔3周。治疗前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和睑板腺分泌功能总分(MGYSS)评价MGD的症状。采用人体干眼定量试剂盒测定患者泪液细胞因子,包括重组人趋化因子(CXC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配体-11(CCL-1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浓度,并于治疗后3、6、9周检测患者上述各炎症因子水平与基线指标(第一次治疗前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经IPL治疗后,OSDI和MGYSS较基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UT在治疗期间连续升高。泪液细胞因子CXCL1、CCL11、TNF-a、IL-6及IL-17显著下降,TIMP-1明显升高。结论IPL治疗对MGD症状和体征均有所缓解作用,治疗作用可能源于对炎症细胞CXCL1、TNF-a、CCL-11、IL-6、IL-17、TIMP-1的调节。
- 刘俊秀刘俊秀杨伟杨伟杨伟安宁宇朱金燕
-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