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宏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HLA系统Ⅱ类抗原DNA分型被引量:1
- 1991年
- 八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在DNA水平上通过分析RFLP对HLA系统Ⅱ类抗原分型研究发展迅速。DNA分型方法适用于任何有核细胞,它除了具有与血清学分型及细胞学分型结果高度对应的特点外、还能检出血清学或细胞学方法不能得到的额外多态性。对一些无法作常规分型的病例及骨髓移植供受体配型问题,都可用DNA分型方法加以解决。HLA系统Ⅱ类基因的RFLP分析对于研究基因结构、数目及演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HLA-DR、-DQ和-DP亚区DNA分型研究进展。
- 蒋伟宏陈仁彪
-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抗原RFLPHLA
- 我国彝族另一新的DR15(2)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1999年
- 目的对在用PCR/SSO方法作我国彝族群体样本HLAD区寡核苷酸分型中发现的1例DRB1的杂合子进行等位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用DRB基因类引物扩增该特殊的DRB1杂合子细胞基因组的DRB基因的第二外显子。扩增产物经纯化转染大肠杆菌JM101,克隆后再经酚/氯仿抽提后得到单链M13DNA。利用ABI377测序仪自动测序。结果彝族这一特殊的DRB1杂合子细胞的DRB1基因阳性克隆,经序列分析证实了该DRB1杂合子中一个等位基因确为DRB1*1202,与PCR/SSO分型一致;另一个新等位基因DRB1*15Y2(暂定)等位基因在第二外显子的47位由编码苯丙氨酸的TTC(DRB1*1502)变为编码酪氨酸的TAC。结论在云南彝族样本中发现的DRB1*15Y2,其47位由TAC(酪氨酸)置换了相应于DRB1*1502的TTC(苯丙氨酸)。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就HLA系统而言,可能还有更多新等位基因有待鉴定。
- 蒋伟宏邹嫣琼林标扬陆嫣费虹明陈仁彪
- 关键词:HLA抗原聚合酶链反应彝族碱基序列
- HLA-DQA1,DQB1基因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关联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为探讨上海地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HLA-Ⅱ类基因的关联,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杂交方法,对33例上海地区汉族IMN患者及70例同一地区 正常人作了HLA-DQA1、-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并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表明:IMN组DOA10101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RR=3.043,P=0.002,Pc-0.018)。DQB1060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高,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Pc>0.05),以上结果提示,1M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 张薇陈楠董德长费虹明蒋伟宏
- 关键词:膜性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病理学
- 我国汉族和彝族rRN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人类rDNA顺序既包含保守性程度高的转录区,又有变异性较大的不转录间隔区。随着对rDNA结构的不断认识,发现对不转录间隔区特征的研究在分子群体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运用rDNA基因探针和Southern印迹法对我国汉族和彝族rRNA基因3'端不转录间隔区作多态性分析,RFLP特征揭示两个民族有广泛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 袁飒英蒋伟宏陆嫣费虹明陈仁彪
- 关键词:汉族彝族RFLPRRNA基因多态性
- Marfan综合征家系资料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Marfan综合征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Marfan综合证家系16个,分别来自上海、北京、江西、吉林、浙江等地。16个家系中共有患者30名,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12~60岁。结果在30名患者中,散发病例占23.3%,不同家系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程度不一,有很大差异。结论Mar-fan综合征致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基因突变的部位不同。
- 陆振虞顾鸣敏陈仁彪孙岳平蒋伟宏费虹明
- 关键词:家系马方综合征基因突变
- 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7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H)方法对江苏籍汉族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LA-DRB1、DQA1:DQB1基因作寡核苷酸分型。结果发现患者组中DRB1*1501、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及HLA-DRB1*1501、-DQA1*0102、-DQB1*0602单倍型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反,DRB1*04(DR4)、DQA1*0601频率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所有DQB1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DQA1*0102仅存在于DR2阳性的个体之中,推测汉族SLE的易感基因可能靠近DR位点,且与单倍型HLA-DRB1*1501、-DQA1*0102、-DQB1*0602紧密连锁,该单倍型可作为汉族SLE易感的遗传标记。相反DR4,DQA1*0601则对SLE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
- 彭学标费虹明岳晓玉岳晓玉徐文严蒋伟宏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HLA
- 我国彝族一个新的DR15(2)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对一组彝族样本的寡核苷酸分型中发现的9个与DRB11501反应格局基本相似,但有差异的DR15(2)阳性细胞进行了组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M13克隆和测序。发现它们第二外显子为67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由DRB11501的ATC(为异亮氨酸编码)转换成为苯丙氨酸编码的TTC。它是与所有已发表的DR2组的等位基因不同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我们暂称之为DRB115Y1。
- 费虹明陆嫣林标扬蒋伟宏邹嫣琼陈仁彪
- 关键词:人白细胞抗原聚合酶链反应
- 我国Marfan综合征基因连锁标记的研究
- 1997年
- 为了探索对Marfan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和症状前诊断的方法,应用15号染色体FBN1基因内两个多态位点Taq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TAAAA)n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为遗传标记,在正常人群中检出前者有5.0kb(+)和6.0kb(-)两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各为27%和73%;后者有150nt(1)和160nt(2)两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31%和69%,未见白种人中的罕见变异型。两个患病家系的单倍型分离分析表明,致病基因均与-,2单倍型连锁,提示中国人群中Marfan综合征也与FBN1基因连锁。以该基因内的多态位点为遗传标记,可对该病的一些家系成员进行产前或症状前诊断。
- 张作鹂孙岳平吴彤霞蒋伟宏陆振虞费虹明陈仁彪
-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多态性
- HLA-DQ多态性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被引量:4
- 1997年
- 采用PCR-SSO方法对江苏籍汉族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HLA-DQ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组中DQA1*0102频率(RR=3.43.Pc=0.03164)及HLA-DQA1*0102,DQB1*0601和HLA-DQA1*0102,DQB1*0602单倍型频率(RR=9.4,P=0.027和RR=12.4.P=0.00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反,DQA1*0601频率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RR=0.29,Pc=0.0461).但没发现任何DQB1等位基因与SLE有关.这提示在汉族SLE与HLA-DQ基因的相关性方面,DQA1*0102起主导作用.DQA1*0102或某个与其紧密连锁的其它基因可能是汉族SLE的易感基因,而DQA1*0601则可能对SLE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性.
- 彭学标岳晓玉徐文严费虹明蒋伟宏陈仁彪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聚合酶链反应
- RT-PCR法测定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 1997年
- 为阐明内皮素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一种敏感的内皮素基因表达测定方法,该研究采用液氮冷冻组织、盐酸胍、氯仿异戊醇抽提RNA,按PCRDESN程序设计引物进行合成,将mRNA区转录为cNDA,用[α-32P]dCTP掺入PCR扩增,并对特异性条带进行β放射性计数。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出正常兔心、肺和血管组织中的内皮素mRNA表达。此方法系一种灵敏、简捷、特异的半定量测定内皮素mRNA的方法。
- 刘建平郑道声张世华陆惠华费虹明蒋伟宏
- 关键词:内皮素基因表达反转录PCR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