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婧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磁共振
  • 10篇成像
  • 9篇骨骼肌
  • 7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肌肉
  • 5篇肌营养不良
  • 4篇营养
  • 4篇骨骼
  • 3篇脂肪
  • 3篇直方图
  • 3篇色阶
  • 3篇MRI
  • 3篇大腿
  • 2篇多发性肌炎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识别
  • 2篇脂肪组织
  • 2篇肌病
  • 2篇肌疾病
  • 2篇肌炎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杜婧
  • 16篇肖江喜
  • 14篇袁云
  • 8篇郑艺明
  • 8篇王朝霞
  • 5篇李文竹
  • 5篇张巍
  • 5篇刘琳琳
  • 4篇朱颖
  • 4篇吕鹤
  • 4篇张巍
  • 3篇程晓悦
  • 3篇王霄英
  • 2篇高枫
  • 2篇李飞宇
  • 2篇金苏芹
  • 1篇谈丹丹
  • 1篇于磊
  • 1篇于磊
  • 1篇宋书娟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2014北京...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 T_2 mapping成像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应用价值,并将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经病理或基因确诊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2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53±6.25)岁,平均病程为(4.17±3.79)年。同期选择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5.67±1.23)岁。均行下肢MRI检查,评价其MRI表现,并应用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脂肪浸润分级,T_2mapping成像测定T_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T_2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T_2值与T_1脂肪评分,以及两者分别与年龄、病程、肌酸激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的T_2值及T_1脂肪评分分别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22例病人MRI表现为受累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T_1WI呈高信号,5例MRI表现正常。22例病人各块肌肉的受累程度不同,但T_2值与T_1脂肪评分分布趋势相似,两者均反映受累最重者为大收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8),其次为臀大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7)、股外侧肌(T_2值225 ms,T_1评分1.9),受累较轻的有股薄肌(T_2值171 ms,T_1评分0.3)、缝匠肌(T_2值170 ms,T_1评分0.6)及长收肌(T_2值175 ms,T_1评分0.4)。病例组的T_2值[(211.9±65.2)ms]明显高于对照组[(141.6±16.7)ms](t=5.228,P<0.001)。MRI表现正常的病人,其T_2值[(158.1±15.4)ms]比对照组[(141.6±16.7)ms]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78)。T_2值与T_1脂肪评分、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和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T_1脂肪评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均能很好地评价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肌肉受累分布特征及病情的严重程度,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下肢肌肉T_2值与T_1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T_2值比T_1脂肪评分�
程晓悦肖江喜杜婧朱颖袁云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T2
肌肉磁共振脂肪化程度的色阶直方图评估法
<正>目的肌肉磁共振脂肪化程度评估既往多采用肉眼人工分级法,本研究探讨肌肉磁共振色阶直方图用于评估肌肉脂肪化程度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5例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大腿肌肉磁共振检查并测量250块肌肉色阶直方图...
郑艺明杜婧李文竹王朝霞张巍肖江喜袁云
文献传递
MR 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价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采用MR基于最小二乘估算法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臀部及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观察脂肪分数(FF)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9例经病理学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DMD患儿,记录其臀部及双侧大腿MR T1WI及IDEAL-IQ数据。对T1WI所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测量IDEAL-IQ序列脂肪定量图中各肌肉FF,观察DMD累及大腿肌肉规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大腿肌肉FF与主观评分、患儿年龄、总肌力评分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主观评分与脂肪定量均显示,DMD患儿臀大肌及大收肌受累最重,其次为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等,闭孔内肌、闭孔外肌、长收肌及短收肌等受累较轻。各肌肉FF与主观评分结果均呈正相关(r=0.24~0.92,P均<0.05);肌肉FF总和与年龄呈正相关(r=0.73,P<0.01),与总肌力评分呈负相关(r=-0.82,P<0.01),与CK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R 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可显示DMD患儿臀部及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臀大肌、大收肌、股四头肌受累较重,其程度与患儿年龄和肌力存在相关性。
杜婧郑艺明肖江喜朱颖于磊
关键词:脂肪组织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与多发性肌炎的骨骼肌MRI对比研究
刘琳琳杜婧张巍高枫王朝霞肖江喜袁云
常规MRI及功能MRI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常规MRI、DWI、T2-mapping和1 H-MRS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39例(病例组),另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双侧大腿行常规MR、DWI、T2-mapping和1 H-MRS检查,常规MRI时进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评分,于右股外侧肌选择ROI,测量ADC值、R2值、脂肪分数(FF),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绘制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常规MRI中92.31%(36/39)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臀大肌(36/36,100%)最常受累,脂肪浸润评分最高[(2.79±1.38)分];长收肌(12/36,33.33%)最少受累,脂肪浸润评分[(0.56±1.07)分]。病例组ADC值和R2值均低于对照组低,FF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脂肪浸润评分0.50分、ADC值1.72×10-3 mm2/s、R2值6.77Hz、FF值35.20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0%和100%、82.40%和83.30%、100%和83.30%、35.20%和64.60%,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95、0.82。结论常规MRI中脂肪浸润评分及不同功能MRI中ADC值、R2值和FF值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效能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杜婧程晓悦肖江喜袁云朱颖刘琳琳李飞宇王霄英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ACR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介绍被引量:14
2016年
随着影像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影像检查结果被有效利用成为影像专业和临床专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像检查结果通常以文字报告形式传递到临床,过于精深的影像专业术语、语意不清的影像诊断结论等常常造成临床医师的困扰。如果影像报告所承载的诊断信息不能被临床医师清晰地理解,就不能充分地用于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处置。因此,对影像检查过程和报告进行规范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外医疗行业协会、相关政策法规部门及部分企业等,联合研究并陆续推出了多种影像报告指南,其中以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出的部分指南被广泛宣传,得到一定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本文概要介绍了ACR发布的乳腺、肝脏、前列腺、肺结节的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杜婧王霄英
关键词:乳腺肿瘤肝脏肿瘤肺肿瘤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在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骨骼肌MRI检查已经在国内外开展了20余年,在肌肉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精确评估骨骼肌的形态、容积和组织结构,显示肌肉的脂肪化、水肿以及代谢改变,不同骨骼肌疾病在人体各个部位出现的顺序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诊断各种骨骼肌疾病的影像学基础,也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的部位、基因检查的选择和药物选择.我们将不同肌肉病的肌肉MRI特点进行综述.
刘琳琳杜婧肖江喜袁云
关键词:骨骼肌疾病磁共振成像病情严重程度活体组织检查肌肉病MRI特点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Medwin and Walton ( GM-W)评分和大腿肌肉MRI检查,对MRI的脂肪化和水肿改变进行评分。计算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肉脂肪化和水肿评分以及分布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总评分与其病程、GM-W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GM-W中位数评分为4.00(2.00,5.00)分,其中LGMD2B为4.00(3.00,4.50)分,Miyoshi肌病为4.00(2.00,5.00)分。30例患者(93.75%)出现肌肉脂肪化,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脂肪化平均总评分为(28.20±12.86)分,其中 LGMD2B 为(28.50±13.03)分,Miyoshi 肌病为(29.00±12.63)分。26例患者(81.25%)存在肌肉水肿,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水肿平均总评分为(18.36±13.60)分。其中LGMD2B为(22.88±11.59)分,Miyoshi 肌病为(16.77±13.80)分。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水肿和脂肪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肌肉脂肪化总评分与其GM-W评分( rs =0.737,P=0.000)和病程( rs =0.637, 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均是dysferlinopathy 患者常见的MRI改变,主要临床亚型具有类似的影像学改变。肌肉脂肪化可用于该病的进展评估。
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关键词:水肿
包涵体肌炎骨骼肌磁共振成像表现(4例报道)
冷颖琳郑艺明李文竹杜婧张巍王朝霞肖江喜袁云
7岁后Duchenne型和Becker型抗肌萎缩蛋白病的骨骼肌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目的抗肌萎缩蛋白病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一般7岁后出现肢体无力的患者归类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在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脂肪...
俞萌李文竹郑艺明肖江喜杜婧王朝霞袁云张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