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
- 作品数:155 被引量:20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翻译诗歌对何其芳创作的影响
- 2012年
- 何其芳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言论及其创作所受译诗之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学术思想,然后论述了何其芳的创作及其后来的诗歌语言观念受到了译诗的影响,由此给何其芳研究带来新鲜的内容。
- 熊辉
- 关键词:诗歌创作语言观念
-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锺书的文学翻译思想被引量:1
- 2012年
- 钱锺书的翻译思想集中体现在翻译境界和翻译功用两个方面,其"化境说"给文学翻译设置了最高境界,给译本设置了最高标准,最终起到提高翻译质量的效果;其"媒诱说"认为翻译的功用是让读者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从而使中外文学达到交流和借鉴的目的。二者在钱先生的翻译思想中看似矛盾实则协调统一,是合理的翻译理论。
- 熊辉
- 关键词:文学翻译
- “表裏”的量词用法被引量:4
- 2009年
- "表"和"裏"本义是衣服的外层和内层。上古,这两词词汇化为复合名词"表裏",有表示衣服的面子和裏子之义。宋元时期,"表裏"引申为赏赐或送礼用的衣料。与此同时,"表裏"出现量词用法,主要用于制作衣服裏外层的纺织物。本文在"表裏"量词用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表裏"由名词转化为量词的过程和合理性,并大致断定了"表裏"量词用法的时代上下限,同时对《汉语大词典》的有关释义作了进一步补充。
- 熊辉
- 关键词:量词
- “文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协"是抗战时期中国作家和艺术家为了团结抗敌和宣传抗战精神而组织成立的社团。长期以来,人们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之加以研究甚至"误读",忽视了"文协"作为文学社团的本质特征。本文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认为:"文协"是非政党领导的文学组织,进而从构成主体、文学主张和社团特征等方面论证了"文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
- 熊辉
- 关键词:文学社团抗战文艺文艺界
- 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
- 巴渝作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郭沫若等人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熠熠生辉,已有大量学者对此作了深入而全面的论证。因此,本文尽量避开人们早已轻车熟路的研究内容,试图从翻译的角度来探讨郭沫若对20世纪中...
- 熊辉
- 文献传递
- 论“上园派”的诗学观念
- 2009年
-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园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 熊辉
- 关键词:本土化诗学观念
- 基于模板匹配的金刚石颗粒图像识别
- 本文研究了图像的模板匹配方法在金刚石晶型选择中的应用以及金刚石颗粒统计的方法,并在以LabVIEW和NIVision7.1DevelopmentModule为主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上,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一个实验系统。文...
- 熊辉
- 关键词:图像识别金刚石颗粒
- 文献传递
- 跨国营销的新媒介传播策略研究
- 2017年
- 来源于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利用媒介传播时,必须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媒介传播策略,才能取得成功。源于性文化较为开放的英国品牌杜蕾斯在中国的媒介传播,利用新兴的媒介如微博、微信和APP等,通过积极参与公益的曲线途径,在中国的媒介传播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完成了去敏感化的过程。
- 熊辉
- 关键词:杜蕾斯性文化
- 试论敌后抗战诗歌的特质--以田间诗歌的抗战书写为中心
- 2020年
- 田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通过对其抗战诗歌的研究可以管窥整个敌后抗战诗歌的基本面貌。除早期的两部抗战诗集外,田间的抗战诗歌主要创作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与其他区域的抗战诗歌迥异。田间的抗战书写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而关注普通人的抗战精神和英雄事迹,同时展示了敌后战场特殊的作战方式,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记载。了解田间抗战诗歌的创作语境和具体特征,有助于我们从诗歌的角度重新认识敌后抗日的历史价值和特殊意义。
- 熊辉
- 关键词:田间敌后战场
-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之“变”
- 2010年
- 本期推出《新诗的"变"与"常"》笔谈(之四),共四篇文章。我们很高兴的是,这个笔谈正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兴趣和关注。李怡教授和张传敏、段从学、熊辉诸博士都对笔谈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的确,如段从学所讲,新诗的"变"与"常",实际上是审视新诗的"变"的问题。永远的对美的新向往,也就是"变",是诗的美学本质。"变"就是活力,"变"就是生命。但是,李怡说,现在新诗似乎在"变"的路途上一路狂奔,对于"常"——诗歌之"常",中国诗歌之"常",有所忽略,"变"与"常"的正常生态出现严重失衡。似乎是回答李怡的"怎样的‘常’才是有效的"的问题,张传敏的文章提出,新诗重建要将传统诗歌所形成的审美要件"考虑"进去,重建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的联系。也似乎是回答李怡的问题,熊辉的文章提出新诗重建要将域外诗学所形成的审美要件"考虑"进去,重建中国诗学与域外诗学的联系。本期文稿出现了对既往的笔谈文章的引用和回应,这是一个好现象,使得我们的讨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寻求深度的可能。希望后来者予以注意。
- 熊辉
- 关键词:中国新诗诗歌翻译白话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