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敏 作品数:6 被引量:6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日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组织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根除治疗前后H.pylori感染与炎症的关系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时应用何种方法、在何部位取活检的研究不多,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并比较H.pylori感染根除治疗前后不同活检部位组织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受试者在根除治疗前后于胃窦、胃体和胃角处分别取黏膜活检标本各1块,以Giemsa染色、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部分H.pylori感染的组织学检查和13C-UB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胃窦、胃体、胃角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1.3%、66.0%和59.6%。对4810例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在根除治疗后随访6周,有22.0%的病例有细菌残留,胃窦、胃体和胃角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17.4%、17.3%和18.3%,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pylori感染者根除治疗前99.7%有活动性炎症,99.0%有慢性炎症。根除治疗后尽管有细菌残留,但炎症活动性减低。组织学检查H.pylori感染的患者中,根除治疗前有78.3%13C-UBT阳性;根除治疗后,仅有49.6%13C-UBT阳性。结论:根除治疗前13C-UB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符合度较高,但对抗H.pylori治疗效果的评价,组织学检测优于13C-UBT。 张川 关玉盘 袁志芳 吴雨龙 山田宣孝 温敏 郑纪银 阎雪燕 高峰 高辉关键词:组织学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经过数十年最终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目的评价H.pylori感染与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在受检者胃窦大弯侧、胃体大弯侧和胃角处各取一块黏膜活检标本,以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以HE染色评价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情况。结果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总体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镜检查正常者(52.4%、52.4%和81.2%对44.9%,P<0.05),慢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患者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5)。胃镜检查正常和慢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H.pylori感染者的炎症活动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而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与无感染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和肠化生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直接或间接作用。 张川 山田宣孝 温敏 松仓则夫 松久威史关键词: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 组织学 萎缩性 胃粘膜炎症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999年 目的评价内镜活检胃粘膜组织学分级对除菌前后胃粘膜炎症与Hp感染或残留判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37例内镜活检及316例除菌治疗后复检病例进行观察。结果粘膜活检组织学分级标准易于掌握,能客观反映Hp感染后胃粘膜生物学特性,结论该法特别适合于Hp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判断和除菌治疗效果的评价。 张亚历 周殿元 温敏 山田宣孝关键词:胃粘膜炎症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炎症评价依据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黏膜炎症的病变特征及炎症程度的组织学评价标准。方法 2 134例胃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病例 ,包括胃窦、胃体、胃角取材。Hp检测按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甲苯胺蓝或免疫组化染色 ,HE组织学切片染色用于组织炎症及炎症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Hp感染主要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病变 ,正常胃黏膜腺上皮内无炎细胞浸润 ,重度炎症有上皮层炎细胞的聚集破坏。黏膜炎症分级反映了Hp感染状况且不受活检部位、组织取材标本小、包埋切片方向的影响。在Hp感染阳性组 ,重度活动性炎症者占 39.6 % ,而在阴性组仅为 0 .4%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Hp胃黏膜定植量与黏膜炎症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胃黏膜炎症分级方法十分简便 ,标准容易掌握 。 张亚历 赖卓胜 王继德 张振书 周殿元 温敏 山田宣孝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 组织学 炎症 悉尼系统的再评价:内镜活检对除菌前后胃粘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精确判断 被引量:8 1997年 本研究旨在以悉尼系统为基础,利用常规内镜下活检取材,探讨除菌前后 Hp 感染或残留与胃粘膜炎症的关系,为 Hp感染胃粘膜的观察提出一种规范化评价方法.通过对1237例内镜活检及316例除菌治疗后复检病例的观察,表明该分级系统标准易于掌握,能客观反映 Hp 感染后胃粘膜生物学特性,特别适合于 Hp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判断和除菌治疗效果的评价,适于临床推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胃窦、胃角或胃体部位取材,Hp 的检出率及定植量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临床内镜活检中,无需强调多点或多部位取材. 张亚历 周殿元 温敏 山田宣孝关键词:悉尼系统 内镜活检 胃粘膜炎症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胃粘膜病变的电镜研究 1996年 慢性胃炎可以说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但是长期间几乎处于病因不明状态。1979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报告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82年同研究室胃活检组织的HP分离培养成功。HP除菌治疗,可使胃炎明显改善,并可防止溃疡复发的事实在医疗界也广为人知。由于HP的发现使胃十二指肠疾患病因的阐明及治疗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温敏 山田宣孝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电镜 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