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旻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原生家庭互动模式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原生家庭所呈现出的家庭互动模式。方法:选取4名精神分裂症未婚患者的原生家庭,并对其家庭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过程采用录像的方式收集资料,将录像资料转换为文本之后,采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逐级编码的方式从文本中析出核心类属。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原生家庭呈现出转嫁、三角化、覆盖和对抗4种互动模式。结论: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原生家庭存在不良的沟通方式以及对冲突的处理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患者的家庭进行干预从而帮助患者家庭建立良性的互动方式。
- 骆敏灵熊卫马旻张建军李轶琛马筠徐汉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互动模式
- 未婚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父母控制感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对父母是巨大的冲击,本研究采用解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精神卫生中心病房住院治疗的6例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分析资料。结果显示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控制感是父母的核心情绪体验,当失去控制感时,家属会体验到恐惧、焦虑、愤怒、自责,乃至抑郁,而当具有控制感时,家属则会体验到放松。提示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考虑增强患者家属的控制感,这样可以促进家属的参与性,乃至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 马旻缪绍疆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绪体验控制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变化及其对依从性影响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依从性的影响。选取12例之前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当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0分,且坚持服药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逐字转录并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分析资料。发现自知力变化可以分为3个时期:否认期、茫然/冲突期、接受期。在否认期患者会认为自己没有病;在茫然/冲突期,患者不确定哪些是病;在接受期,患者不想再发病,愿意坚持治疗。结果显示在不同阶段,患者依从性不尽相同。自知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马旻缪绍疆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依从性
-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37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使用UCLA孤独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 I)、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存在较高孤独感,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与一般人群不同,在干预时应注意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 马旻缪绍疆
- 关键词:孤独感心理测量
- 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主观体验(综述)被引量:10
- 2014年
- 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充满压力的长期过程,压力包括病耻感、主观疾病负担、生活质量降低等。照料者在患者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有着各种不一样的体验,照料者在其间会发展出各种应对策略,并重构他们的人生意义。本文回顾了主观体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发现,提出临床和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照料者主体性位置的认识,在方法上整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结合到临床实践中。
- 马旻缪绍疆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照料者主观体验
- 未婚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父母应对决策的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院治疗过程中其父母的应对决策。方法:选取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未婚住院患者的父母进行深入访谈,将访谈资料逐字转录,并采用解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其父母的应对决策主要包括其求医过程(对症状进行判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结果)、周围信息影响(周围例证、亲友影响、病耻感)、父母反应(各种情绪、归因和自我解释、角色差异)。结论:当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时,父母会受到周围信息的持续影响,在各种体验和判断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
- 马旻缪绍疆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照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