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权
- 作品数:29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被引量:6
- 2008年
-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性语言安排所体现的作品内涵及作者的话语意图。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者通过运用特殊的语音效果、第一人称复数视角、时序倒错的故事结构、简洁与拖延句式的对比与具有隐喻意义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了美国南方内战后新旧社会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旧南方社会道德对人性摧残的憎恶以及对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
- 潘学权
- 关键词:象似性《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被引量:3
- 2008年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加强交流与协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 潘学权叶小宝
-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教学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1
- 2012年
- 口译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与学习材料、自主监控学习过程、自主组织口译第二课堂活动、自主评价学习效果,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及训练的示范。
- 谢贤德潘学权
- 关键词:口译人才
-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被引量:3
- 2003年
-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 潘学权
-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身份西方强势文化翻译策略负面效应翻译研究
- 胡适与朱湘诗歌翻译对比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诗歌翻译对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适与朱湘作为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诗歌翻译目的、译诗题材选择以及译诗语言与诗体采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他们通过译诗分别为中国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潘学权谢贤德
- 关键词:诗歌翻译白话新诗
- 基于积件系统的外语学习自主模式被引量:2
- 2006年
- 潘学权
- 关键词:外语学习积件系统自我管理语言学习
- 翻译与女性身份的重塑——谈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的三个阶段被引量:2
- 2007年
-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即女性借助翻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干预性翻译努力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采用身体翻译突出女性体验。女性主义翻译改变了女性从属、柔弱的次等形象,推进了女性主义运动,丰富了翻译研究的话语。
- 潘学权叶小宝
-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 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被引量:1
- 2004年
- 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的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一方面要受制于这一虚构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不平等的东西方文化关系,这为后殖民时代的文学翻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 潘学权王家明
-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身份
- 翻译与文化征服——论西方殖民语境下的翻译被引量:1
- 2004年
- 为一种文化互动与文化表征手段 ,翻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 ,翻译的整个过程受到意识形态、权力、翻译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操控。在西方殖民时期 ,受殖民扩张与征服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西方翻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的压抑与征服。
- 潘学权何武
- 关键词:翻译殖民主义
- 翻译与文化身份重写——谈后殖民文学中的杂糅写作被引量:2
- 2005年
- 殖民时期文学中的文化表征受到殖民思想的影响,强化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通过将本土语言文化翻译进入后殖民文学文本,后殖民杂糅写作起着重写后殖民文化身份的作用。这种写作挑战宗主国文化权威,改写传统的东西方文化关系,重新展示第三世界文化精神,真实反映殖民地国家的艰难处境,在强势文化单一声音中混杂了边缘文化多种不同的声音,从而重写了第三世界后殖民文化身份。
- 潘学权肖福平
- 关键词:翻译杂糅后殖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