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血功能
  • 4篇血型
  • 4篇凝血
  • 4篇凝血功能
  • 4篇ABO血型
  • 3篇新生儿
  • 2篇弹力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型抗体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凝血实验
  • 2篇周岁
  • 2篇淋巴
  • 2篇患儿
  • 2篇儿童
  • 2篇反定型
  • 2篇川崎
  • 2篇川崎病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马曙轩
  • 10篇刘倩
  • 3篇邵华
  • 3篇邱立娟
  • 2篇张慧敏
  • 1篇刘景汉
  • 1篇赵地

传媒

  • 5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情况及其外周血B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探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型抗体减弱的原因。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送往本科室的478例1岁以上临床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EDTA抗凝全血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478例标本中,97例反定型抗体减弱(A型52例,B型30例,O型15例),且年龄越小抗体减弱程度越高(z=15.46,P<0.01)。同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6,P<0.01)。结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与年龄及T、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笑欢郭凯张慧敏刘倩邱立娟邵华马曙轩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神经母细胞瘤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万古霉素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免疫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免疫性溶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诊断和治疗万古霉素所致溶血性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单纯使用万古霉素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31例,采集其使用万古霉素后1周内的血浆,微柱凝胶法检测万古霉素抗体,并分析用药前后溶血性贫血及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根据资料性质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儿中,14例万古霉素抗体阳性,其中1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万古霉素抗体阳性患儿用药后红细胞计数(RBC)[(2.75±0.07)×10^(12)/L]、血小板计数(PLT)[(64.29±14.87)×10^(9)/L]、红细胞比容(HCT)[(23.02±0.83)%]与用药前RBC[(3.18±0.07)×10^(12)/L]、PLT[(91.36±16.84)×10^(9)/L]、HCT[(29.19±1.98)%]相比均明显下降(均P<0.01);用药后总胆红素(TB)[(51.96±15.52)μmol/L]、结合胆红素(DB)[(31.30±13.98)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B)[(21.81±2.89)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08.6±16.85)U/L]与用药前TB[(39.34±13.40)μmol/L]、DB[(26.38±12.61)μmol/L]、IB[(13.75±1.63)μmol/L]、LDH[(60.93±16.00)U/L]相比均显著上升(均P<0.05);用药后凝血酶原时间(PT)[(13.94±0.58)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01±2.64)s]与用药前PT[(11.66±0.30)s]、APTT[(28.09±0.98)s]相比均显著延长(均P<0.01),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5±0.05)与用药前(1.05±0.02)相比明显增大(P<0.0001);万古霉素抗体阴性的患儿除了用药后PT[(12.99±0.35)s]比用药前[(11.82±0.27)s]延长,用药后INR(1.18±0.03)比用药前(1.07±0.03)增高(均P<0.01)外,其他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万古霉素抗体可能导致患儿免疫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用药过程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检测药物抗体和实验室指标,防止药物抗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笑欢郭凯牛子健刘倩马曙轩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性溶血凝血
新生儿与ABO异型献血者交叉配血1000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与ABO异型献血者的配血结果,探索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A型、B型、O型及AB型新生儿血液标本与献血者血液标本按照ABO血型不同的原则,运用微柱凝胶LISS-coombs卡分别进行主侧和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分别记录为阴性(-)和阳性:±、1+、2+、3+、4+。分别统计各组阴性和阳性结果例数及阳性结果所占比例。结果共配血1 000例次,其中A型、B型和O型新生儿各300例,AB型100例。因新生儿产生ABO血型规则抗体而出现不和、出现凝集的比例为40%~48%,其中多数为弱凝集。有超过半数ABO血型不合的配血,因新生儿尚未产生ABO血型抗体而出现阴性配血结果(52%~60%)。未发现因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表达弱而导致的假阴性配血结果,但有极少部分凝集结果较弱(1%~3%)。结论由于大部分新生儿尚未产生足够强的ABO血型规则抗体,在给新生儿交叉配血时应高度重视ABO血型的正确性,以免给新生儿误输ABO异型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马曙轩刘景汉邵华王孟键刘倩
关键词:新生儿ABO血型交叉配血献血者
2053例周岁以内婴幼儿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周岁以内婴幼儿ABO血型反定型的凝集强度,为正确鉴定患儿ABO血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io Vue血型定型试剂卡及ABO血型定型红细胞试剂,实验操作由强生Auto Vue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完成,人工再次复核结果,并将结果数据传输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计算不同凝集强度所占比例。结果 4组月龄段均显示血型反定型结果为凝集度3+时占比最高,占39.18%;凝集强度为4+时,占25.59%;凝集度为2+时,占15.86%;凝集度为1+时,占10.14%;最后为无凝集结果,占9.23%。结论由于12个月以内婴儿血型抗体尚未完全形成,鉴定血型时不会出现如成人般强阳性反应,甚至出现阴性结果,所以周岁内婴幼儿鉴定ABO血型时应高度重视正反定型相互印证,以免因ABO血型不合输注造成严重的后果。
王孟键马曙轩刘倩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抗体
新生儿换血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趋势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安全换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ABO或Rh血型系统溶血病、并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分析换血治疗对患儿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40例患儿换血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90.4±17.98μmol/L、18.41±1.038μmol/L和370.4±18.16μmol/L,换血后降至271.6±12.93μmol/L、8.08±0.97μmol/L和255.5±13.4μmol/L(P<0.001)。换血治疗前后患儿P T和AP T 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糖值分别为(3.1±0.13)×10^(12)/L、114.8±4.66 g/L和3.92±0.19 mmol/L,治疗后升高至(4.58±0.11)×10^(12)/L、137.3±3.18 g/L和8.35±0.59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引起部分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异常变化。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患儿的上述指标变化,确保患儿的换血安全。
刘倩王笑欢郭凯牛子健宋珊珊郭婧马曙轩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血常规凝血功能
儿内科患者输注红细胞血红蛋白危急值探索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内科患儿及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血红蛋白(Hb)危急值,用于临床输血危急值管理。方法分别收集本院的白血病、肿瘤、组织细胞病、骨髓移植前后患者,以及来自儿童重症病房、急诊内科、其他内科(共计657例)及新生儿内科(共计45例)等内科患儿,启动输注红细胞的Hb阈值,进行统计分析,据此分别制定全院内科患儿及新生儿输注红细胞危急值。结果 8个内科组输注红细胞平均Hb为(76.39±8.53)g/L(n=657例),新生儿组输注红细胞的平均Hb为(101.30±40.1)g/L(n=45例)。经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将儿童内科输注红细胞Hb危急值定为75 g/L,新生儿输注红细胞Hb危急值定为100 g/L,将该危急值发布到全院各科室执行。发布前后患儿人均输注红细胞下降0.2 U,新生儿人均输注红细胞下降0.1 U。结论通过制定红细胞输注危急值,并在全院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节约血液资源,提高患儿输血安全。
王孟键马曙轩赵地张慧敏邱立娟邵华刘倩
关键词:儿童新生儿
2053例周岁以内婴幼儿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分析
王孟键马曙轩刘倩
血栓弹力图在儿童川崎病诊治中的应用1例被引量:3
2019年
简要病史患儿,男,1岁14天,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病初3 7 .8℃,伴轻咳,无痰,无喘憋,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 12.5×109/L,血红蛋白 74g/L,血小板 326×109/L,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2天,入院前第3天体温最高39.4℃,热峰4次/日,无寒战及抽搐,口服布洛芬体温可暂时下降,后出现双眼红、口唇及肛周皮肤潮红,躯干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杨梅舌明显,急诊以“川崎病”收入院。患儿6个月时发现贫血,未治疗,入院前1月因舌系带短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刘倩马曙轩邱立娟王孟键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儿童川崎病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卡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评价及一致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实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KMS患儿样本49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TEG、CCT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KMS儿童TEG与CCT检测指标显示凝血因子正常,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功能降低,D-二聚体含量升高,凝血综合指数(CI)值提示患儿整体凝血情况为低凝。KMS儿童性别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间凝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G与CCT在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R)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69、r^(2)=0.65(P<0.01);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凝块形成时间(K)相关性弱,相关系数r^(2)=0.33,与α-Angle角及MA值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r^(2)=0.69(P<0.01);血小板计数(PLT)与MA值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r^(2)=0.49(P<0.05);D-二聚体与LY30无相关性。TEG与CCT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Fib与MA具有强一致性,kappa=1(P<0.01);其余上述指标间一致性弱或极差,其中R值与PT和APTT,kappa值分别为0.18和0.19;Fib与K值和α-Angle角,kappa值分别为0.28和0.34;D-二聚体与LY30,kappa值为0.01;PLT与MA,kappa值为0.35。结论KMS患儿凝血功能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的低凝状态,凝血因子正常;TEG与CCT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除Fib与MA具有强一致性外其他指标一致性较弱,各指标间虽有部分指标显著相关但不全相关,2种方法互相不可替代,需结合两种方法,降低患儿栓塞和出
王笑欢郭婧刘倩牛子健郭凯王孟键马曙轩
关键词: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检测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century clot)[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血小板功能指数(platelet function,PF)、凝血速率(clotrate,CR)]和常规凝血实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7月—10月收治的38例KD患儿样本,分析患儿的centuryclot、CC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KD患儿的ACT(s)亚急性期(148.50±37.18)与急性期(184.23±39.2)相比明显缩短,PLT(×10~9/L)亚急性期(491.50±126.91)与急性期(374.35±105.70)相比明显增高,(P均<0.05),其余检测指标两期无明显差异;PF值,与对照组(3.54±0.89)相比,急性期(4.34±0.8)和亚急性期(4.21±0.92)均明显增强(P <0.05)。CR值(凝结信号/min),与对照组(21.59±4.45)相比,急性期(45.03±15.99)和亚急性期(48.19±7.79)均明显增强(P <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明显增强(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Century clot与CCT检测KD患儿凝血功能的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均较差。结论 KD患儿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功能及含量升高、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的高凝状态;亚急性期比急性期血小板含量增多,凝血因子功能增强。Centuryclot与CCT检测KD患儿凝血功能一致性差,两者互相不可替代,可结合两种方法以提高KD患儿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王笑欢郭凯刘倩牛子健王孟键郭婧马曙轩
关键词:川崎病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