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丹丹

作品数:16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教育
  • 11篇民族
  • 4篇民族教育
  • 3篇新中国
  • 3篇中华民族
  • 3篇双语
  • 3篇双语教育
  • 3篇共同体
  • 3篇共同体意识
  • 2篇新中国成立
  • 2篇少数民族
  • 2篇文化
  • 2篇教育人类学
  • 2篇教育研究
  • 2篇共同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信息化教育
  • 1篇学校教育
  • 1篇谚语

机构

  • 16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教育部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四川省天全中...

作者

  • 16篇仲丹丹
  • 1篇张金钟
  • 1篇陈立鹏
  • 1篇胡迪雅
  • 1篇海路
  • 1篇王朝晖
  • 1篇常永才
  • 1篇李鹤
  • 1篇吴艳梅

传媒

  • 5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民族高等教育...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西藏教育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内涵及路径分析
2021年
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受到跨文化发展影响。通过跨文化视角呈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能传递现代信息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并进一步解析双重文化内涵的矛盾与发展关系,进而建构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发展策略。从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文化多样性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文化多样性共存以及综合各方教育主体对信息化教育资源价值理性定位和跨文化整合。有利于实现在跨文化发展趋势下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多元文化共存、兼容涵括的合理性发展。
陈岩杰仲丹丹李鹤
关键词:跨文化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
内地中学生对边疆民族文化元素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感知——基于跨文化心理学普同观的问卷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当今针对内地汉族聚居地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较为基础的课题是,帮助他们基于对边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科学认识,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性。借鉴文化心理普同观,这种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共同性,应包括基于生物性的心理和人文方面,故其概念分为四个维度:类似的生理—心理过程,类似的生存成长需求,类似的文化应对工具以及共享的文化交流成就。族际共同性问卷据此框架编制,边疆文化元素问卷则参考人类学文化概念。对内地9省26所普通中学2484名初高中学生有目的抽样调查发现:其对族际共同性的认识水平较高,但对边疆民族文化元素的感知较为片面和肤浅;二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女生在两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初高中生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历史积淀的文化和合传统与现代的多元一体格局,使内地中学生对族际异同性的认识有良好的感知,这与新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间性教育理论相通;内地学校教育须加强纳入边疆民族文化,并重视引导学生反思大众传媒对其片面表征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方法的运用。
常永才仲丹丹刘珂瑗王朝晖杨靖宋征莉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
回归人的本质:哲学人类学视角与教育学立场下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引论》导读被引量:1
2022年
《教育人类学引论》是一部凸显教育人类学中“教育学立场”的创新性作品。这一本教育人类学专著区别于以往人类学的“文化”立场,从教育学中“人”的立场进行新的探索。不仅如此,作者对“生命·实践”“文化实践”“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为本书的逻辑论证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从教育人类学学科背景与作者个人的教育与研究背景出发,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传统——方法论基础——本体论内涵——发展趋向”为脉络,梳理了作者关于教育人类学的一系列论述。最后阐明其写作特色:一是彰显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呈现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对话与话语建构;二是注重归纳教育实践,联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改革;三是进行深入的本体性思考,关注教育人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从而展现了本书整体的独特性。
仲丹丹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教育学立场
鄂温克族谚语的教育功能探究
2017年
文章对鄂温克族谚语的缘起、内涵以及教育功能进行探讨,分析了鄂温克族谚语所蕴藏的当代教育功能与价值。旨在为推进鄂温克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仲丹丹张金钟
关键词:鄂温克族谚语教育功能
“两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战略为文化传承与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以创造和创新的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提高文化传承的水平与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两创”视角,非遗教育面临文化选择标准模糊、创造创新方式不明、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创新型专业师资匮乏和数字化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其优化路径主要包括:以学术研究、团队合作和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等方式明确“两创”非遗教育的文化选择标准;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技术手段运用和教学评价细则制订等方面纳入“两创”维度以优化“两创”非遗教育的教学设计;通过打造核心课程与示范课程、开发在线课程和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来提升“两创”非遗教育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师范教育改革、地方与校本师资培训和非遗传承人申请教师资格等加强“两创”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赋能“两创”非遗教育。
胡迪雅李雪婷仲丹丹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特征与实践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被引量:24
2021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内驱力,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繁荣昌盛的基石,也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蒙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育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本研究从小学生认知的直观性、形象性、互动性切入,以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为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特征——学生身体的可感知性、学习情境的可体认性、教学组织主体间性的互动生成,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小学教育阶段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第一,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直观性课程,满足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身体参与的具身认知要求;第二,创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象性学习情境,满足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环境融入的具身认知要求;第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间性教学活动,满足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互动生成的具身认知要求。
王坤仲丹丹海路
关键词:小学生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文本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立法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以近十年来省、自治区以及自治州(县)层面发布的21份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研究样本,按照“政策工具-政策主体-政策影响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政策文本三维立体框架,对政策工具进行“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系统化分析,进而探讨其实然本质与应然趋势,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遵循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容的生态治理原则,提升短板设计的科学性;二是遵循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主体的多元协同原则,加强各主体间的紧密联系;三是遵循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影响的顶层设计原则,提升三级联动机制的合力;四是遵循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因地制宜原则,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
仲丹丹王洋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60年变迁及启示
2017年
我国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迄今走过了初步发展、曲折发展和改革发展三个历史时期。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60余年的发展演变,不仅体现了汉语教科书编写者对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性质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也反映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从过去注重传授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知识到现在重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转变。
吴艳梅仲丹丹
关键词:汉语教科书双语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进展和主要问题——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1998-2015)被引量:1
2018年
CSSCI数据库中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有必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CSSCI数据库中有关双语教育的文献。宏观层面从双语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双语教育与语言规划、双语教育与文化传承、双语教育与边疆发展、双语教育的国外经验诸方面归纳总结,微观层面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师资、教学新媒体信息技术等方面梳理探究,从中分析CSSCI数据库中1998-2015年间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进展及主要问题。
仲丹丹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新中国成立70年:对民族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再思考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民族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关于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对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关乎民族教育能否实现优先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资源配置和民族教育制度安排,是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
陈立鹏仲丹丹
关键词:民族教育事业民族教育发展教育制度安排教育重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